贺铸|“草根语深夜,灯下感流年”——历代秋虫啾鸣下的古诗赏读

贺铸|“草根语深夜,灯下感流年”——历代秋虫啾鸣下的古诗赏读
文章插图

以《闻蛩》作为标题的诗作有许多首。
闻蛩是什么意思呢?蛩,是蟋蟀、蚱蜢,有时候又指蝗虫。不过既然是“闻”,那就是听蟋蟀叫了。秋末风寒凉,促织唤不停。这种情境下诗思流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此以“闻蛩”为名的诗歌作品不少,这里举几首相对有名的作品。
“峨眉怀古”,也就是宋代“九僧”之一的著名诗僧释怀古,有一首五律《闻蛩》:

这是一首平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一真”部的五律,平仄正确,格律规则,唯第七句撞韵,末句有点挤韵,是小问题。
释怀古夜间枯坐,听到蟋蟀在秋寒来临之前的鸣叫,感觉到秋虫的谢幕,从而体会到时间的流逝,抒发对自身逐渐老去的喟叹。
首联写蟋蟀叫得很急促,让人产生伤情的亲近感。为什么会有通感呢?
颔联并没有回答,而是继续写情境,夜色渐沉,虫声渐远。“壤邻”是为了合韵、合平仄的“邻壤”倒装。
颈联转开写诗人的思绪,秋天总是会来的,时光流走的忧愁一年复一年,总是让人猝不及防(秋永几愁新)。
尾联承接颈联,挑明诗思,并且合回首联,回答首联的疑问,为什么会对秋虫的鸣叫有亲切感?因为我坐在这里哀叹流年,头发也渐渐成了银丝。
贺铸|“草根语深夜,灯下感流年”——历代秋虫啾鸣下的古诗赏读
文章插图

九僧的作品风格承接晚唐体,是姚合、贾岛的路子,锻字炼意,工整精巧,但是内容嘛,就是这么一点事儿。说了这么多,还不如白居易四句《禁中闻蛩》:

“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黑暗里,满耳都是聒噪的,命不过年的促织声。
白居易的诗会把你带入情境,至于你感受到什么,诗人感受到什么,是否能够想相通,就靠读者自己去揣摩。
读唐诗,我们能身临其境,而读宋诗,释怀古将感受、现象说得明明白白,给我们的感觉却不如读白居易作品自己悟出来的通感更为幽远、深刻。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有《闻蛩》: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四支”部的七绝。平仄正确,格律严谨。
这首作品相对无趣,将自己的儒生身份比作秋虫,虽然命薄,却也生而无憾,因为即便是秋虫,也上了《诗经·豳风·七月》,得以万世传颂。
贺铸|“草根语深夜,灯下感流年”——历代秋虫啾鸣下的古诗赏读
文章插图

一首讲道理的作品,满满的宋朝理学诗的味道,虽然比喻算得上巧妙,用典也不错,但是失去了诗的韵味,不能因为是陆游作品就另眼相待。
陆游的《闻蛩》可不止一首,另有一首:

这是一首平起入韵,押平水韵“八庚”部的七绝。平仄正确,格律严谨。
这一首比上一首要好些,从秋虫连夏蝉的声音,感应到岁月流逝,八十几岁还在勉思忠敬,的确算得上一等一的爱国好诗人。不过总归流于浅白,无法像唐诗一样深邃悠远。
那么宋诗中有没有感觉很好的《闻蛩》呢?
贺铸|“草根语深夜,灯下感流年”——历代秋虫啾鸣下的古诗赏读
文章插图

当然也是有的,比如写出“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贺铸,也曾就秋虫聒噪成诗。《梦后闻蛩》:

这是一首仄韵五绝,是遵守平仄关系的仄韵格律诗。具体平仄分析可以参看个人专栏仄韵格律诗一节,并非此文重点,这里不详述。
“耿”,明亮的意思,如“耿耿星河”。“底许”,多少的意思。贺铸从梦中惊醒,灯笼中的烛火明灭闪现,床边枕下秋虫切切——这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它如此牵挂啊?叫得如此煎人肺腑,让人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