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莫言 还是莫言

【 作协|莫言 还是莫言】任罡风
自从折桂诺奖后,莫言成为了一个时髦词。去过曾被人耻笑,突然光鲜无限,又让吃不到葡萄的人发“酸”抵制。莫言被塑造着,也赞美着,也被丑化着,被消费着。
有位齐叟,得知莫言名气大,便以“革命烈士子弟”的名义,写了一封公开信,以此为自己“贺生”。有位老妪,以评莫言为业,前不久推文,称莫言被“中国作协、权威机构和央媒正式将莫言踢出中国百名作家之列”。此言制造出了“动静”,有的读者还真以为莫言“完蛋”,被边缘了。有的境外读者认为中国文化政策有变,指责为何“容不下一个莫言。”
莫言依旧没有反应,而文坛出现“互掐”现象,中国作协也被“无辜”了。
莫言,难道就甘愿让人家骂个狗血喷头不成?莫言是不会跟着反智者起舞的。多年前莫言曾就“莫言热”谈过看法,人们议论的那个莫言,赞也好,骂也罢,都与他无关,在他看来,那更像一场滑稽表演。
获诺奖八年,有人以为他才郎已尽了,他突然出了一本小说集《晚熟的人》。文坛高人齐聚北师大,开作品讨论会。也不看他露头,至少要来个答谢,稍微炒作一下,把发行量整上去啊,他怎么就不露头。
这可忙坏了抹黑莫言的人,为了省事,把谣言粘来贴去,很多吃瓜网民围观看热闹,真的以为莫言不得烟抽了。
很快,有读者在中国作协的网站上发现——莫言以中国作协副主席的身份参加作协会议。“经典凝视”的栏目中,有十几位读者大谈莫言的作品,被当成莫言对手的人,竟然是文学评论的主持人。看了如下内容,纷纷讨伐那位我是生非的老妪。
“莫言是中国当代当之无愧的“重量级”作家,这不仅因为他蓬勃旺盛的创造力和惊人的创作数量,也不仅因为他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更是因为他在探索中国小说现代化和民族化过程中将现实批判性、艺术探索性和语言表现力融于一炉的卓越表现。上世纪80年代,“拉美文学大爆炸”在中国文坛产生了巨大冲击波,莫言是中国最早的一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实践者,也终因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赓续和新创而获得世界文学的接受。这一过程,不是对外来现代主义技巧或风格的简单因袭,而是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文学在改开时代的当代化和自我更新。所以,莫言的成功,印证了现代汉语文学卓越的审美表现力和通过异质经验完成自我拓展的涵纳性。莫言的写作,一直与当代中国同行,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是其小说世界的核心。他既探索了现代汉语表现力的边界,也基于中国现实和历史经验进行了有力的艺术重构和精神追问。莫言的写作,拥有民间的气息、野性的力量和人性的深度,既气势磅礴、元气充沛又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莫言的写作当然难臻完美,即使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对他的争议和分歧也依然难以平息。他的写作由此变得更谨慎,也更自由。《晚熟的人》展现的就是一种全新的文学境界和文学可能。万象在旁,大道莫言。莫言的写作总是令人期待。”
谣言止于智者。稍有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的人,一眼就会看破。令人担忧的是,宵小一句雷人的话,为何能吸引很多人的视听,“围观”者为何成了谣言的传播者?
7月6日晚在新华社发布的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暖场片中,细心的观众看到莫言,他以文化使者身份出现,谈论人类文化现象。于是,有关莫言被开除作协、被政府打压的流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莫言的文学成就,是国内外读者公认的。老作家王蒙曾说,如果再年轻二十岁,一定跟莫言比一比。当初得知莫言获诺奖消息,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祝贺,她认为:莫言在30多年的创作道路上,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他的作品始终深深扎根于乡土,他的视野亦从来不拒外来。他从我们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奋斗、苦难和悲欢中汲取思想的力量,以奔放而独异的鲜明气韵,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和艺术境界。他讲述的中国故事,洋溢着浑厚、悲悯的人类情怀。莫言的作品可能也是译成国外语种最多的。虽然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他始终是一个朴素而多产的劳动者姿态。莫言当代的文化精英,他获得世界读者的认可,表明了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