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低调孤僻,默默无闻的公务员( 二 )


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娱自乐,当年明月显得很知足。
理想主义|《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低调孤僻,默默无闻的公务员
文章插图

在2006年3月10日,他开始在天涯论坛上发表了《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篇,很有意思地给朱元璋编写了一份履历。
从一份履历开始,他进入了那个时代。每天三篇的更新量,让他在2006年那个“草根造神”的时代,成为了无数人追捧的对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文学小网红。
也让我们在阅读之外,体会到了历史还可以这么读的茅塞顿开,从一份履历,到解密建文帝,再到对海瑞和张居正的分析,及至最后那场1644年的无可奈何,我们重新定义了明代,他重新定义了我们这群读者。
毫无疑问,酒香不怕巷子深,书的销量很好,但是在媒体的采访面前,他宁愿说很多书的内容,却从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他更多地希望大众把精力放在他的书上,而不是他这个人。
理想主义|《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低调孤僻,默默无闻的公务员
文章插图

“写作时的明月不是我,现实中的我是一个心存杂念的人”。
他一直觉得晚上的当年明月和白天的石悦是两个人,他爱自己的双重身份,也不像很多人一样文章写出名了,就辞去工作,当一个专职作家。
除了自己父亲那老一辈人固有的正经工作的执念外,另外,他觉得写作是简单而纯粹的,不是因为金钱,不是因为名利,而仅仅是因为心底的那一点喜欢。
他在《明朝那些事儿》里,说权谋,说帝王心术,说阴谋与背叛,但是他总还是有着一颗明月心,在如墨的历史里,他还是强调理想与良知,他说东林党,说“三杨”,说弘治盛世,怀念那个风雅的时代,风雅的江南才子,一如他的朴素的喜欢。
他一直是个骨子里的理想主义者,如果说一种英雄主义是经历了生活依旧热爱生活,那么它的理想主义就是看尽了黑暗依然心向光明。
《明朝那些事儿》在我这里,我宁愿把它看成是一部光明的史书,它在故纸堆里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个关于良知和勇气的故事,也许事实并非如此,可我们宁愿相信是真的。
作家的事,官员的身份,造就了不一样的当年明月。
当年明月熟读《明史》等一系列历史著作,培根说过“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而当年明月我想一定是个很聪明的人。在默默无名之时,默默充实自己,对于社交则淡然处之,在盛名鼎盛的时候,则低调处事,并不自矜自傲。如此行事,也不枉明代那一个个精彩至极的人物给他带过来的带有历史气息的宝贵财富。
理想主义|《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低调孤僻,默默无闻的公务员
文章插图

有的人总说,官场是破坏文学的,并且举了很多江郎才尽的例子,好像公文繁牍就一定会磨灭人的文学天赋一样,但是在当年明月这里,便是很不一样了。
要不是有一个官员的身份,体悟了那么多的人情世故,又哪里会对几百年之前的官场产生如此心得呢?不在其位,不思其事,任何深刻的体悟,都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所以当年明月讲权谋,比那些后世的书生史官好了太多,也精彩了几分。
而当年明月更深刻的地方在于,他向我们证明了,只凭喜欢是可以做成事情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都忘了自己当初究竟是热爱什么,找个工作,结婚,一切都奔着自己并不喜欢但是正确的道路上去了,而当年明月告诉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你喜欢的,就是正确的。
他当官,但是却不是为了当官而当官,他写作的时候,他是纯粹而快乐的,他从来不曾忘记自己的少年时候的英雄梦想。他写书并不是为了赚钱,他开放网络阅读,只是为了让更多人能看到他眼里的历史,并不是一心扑在实体收入上的商人。他从2006年第一次分享开始,便只是为了多一些人在汉唐风韵和清宫剧外,重新认识那个铁马铮铮,天子守国门的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