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昕昀|《收获》青年作家专辑:和而不同的青年写作格局

今夏七月 , 《收获》青年作家小说专辑推出了董夏青青、叶昕昀、小杜、李元、班宇、武茳虹、宋迅、谈衍良、糖匪、路魆这十位青年作家的十篇中短篇小说 。 他们平均年龄30出头 , 年纪最小的是名“95后” , 既有文学圈里的新面孔 , 也有已经“出道”但一直在成长的新锐力量 。
他们的作品取材广泛 , 不拘一格 , 也表露出对现实的深切关注和对人性的独特洞察 。 其中 , 董夏青青的《冻土观测段》直面祖国边境线上正在发生的守土之争 。 一个士兵的逝去 , 不仅持续引发伤痛 , 更催生了所有人重新思考与他们所关联的一切事物;叶昕昀的《孔雀》写到两颗平静的心灵泛起往事伤痛 , 但生活与爱情的庄严也从中得以赋形;小杜的《再过二十年》将视线转向海外 , 主人公二十年后重返昔日校园;李元的《德里之夜》则将读者带到英国一列沿途风景优美的火车上 , 看似情侣但已咫尺天涯的一对中国留学生男女 , 完成了对往日的巡礼;在班宇的《缓步》中 , 一名男子带着年幼的孩子度过了妻子出走的第一年……十篇故事 , 将历史与当下、人情与物性、幻想与现实、古老传说与新新媒介融于一辑 , 上承1980年代以来“先锋文学专号”的新锐立场 , 力推和而不同的青年写作格局 , 向文坛引入一方异彩纷呈的视野 。
叶昕昀|《收获》青年作家专辑:和而不同的青年写作格局
本文图片

有人的第一篇小说 , 有人的论文副产物
叶昕昀从2018年准备北师大文学院文学创作方向研究生复试的时候开始学写小说 , 一直到现在 。 今年1月 , 她得知《孔雀》能在《收获》发表 , 当时她还没有任何小说发在刊物上 。 可以说 , 《孔雀》是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小说 。
这个短篇从一次奇特的“相亲”写起 。 一个瘸腿的女人 , 一个独眼的男人 , 各自背负着过往 , 在寺庙里相逢 。 无法预料的故事 , 就在他们观赏孔雀的那一刻开启 。 “《孔雀》其实是某个瞬间我和我想象中人物的相遇和相认 , 他们反映着某一阶段我的心境 , 就是创作谈里所说 , 孤独者的相遇 。 ”
叶昕昀表示 , 《孔雀》于她而言意义非常 , “它让我知道了我能写什么 , 我可以写什么 , 以及稍微知道了小说应该怎么写 , 小说是什么 , 而且非常幸运它得到了很多老师的鼓励 , 最后能在《收获》上发表 , 最起码它能够鼓励我在之后的写作道路上继续前进 。 ”
叶昕昀|《收获》青年作家专辑:和而不同的青年写作格局
本文图片

叶昕昀
而刚从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硕士毕业的谈衍良这次发表的《缝隙腐蚀后的第二十秒》是他一篇论文的副产物 。 “我自己做了一些和缝隙腐蚀有关的研究 , 觉得这个研究过程挺有意思 , 可以变成一篇小说 。 但是要把这种不是很浅层的科学问题写清楚也不太容易 , 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 , 这篇论文被退稿了 。 嘿呀 , 我说这都退稿了我还那么讲究干嘛 , 赶紧瞎编了一个理论安进小说里 , 就是所谓的 ‘二十秒理论’ 。 所以这篇小说其实是用很多正确的理论铺垫 , 最后引出一个错误的结论 。 ”
《缝隙腐蚀后的第二十秒》交织了两个时代的故事 , 一边是上世纪30年代日占的鞍山制铁所 , 一边是2020年上海的一个腐蚀实验室 。 两个故事里都有一个备受期待的科学新星神秘失踪 , 而这两起失踪事件也有着若隐若现的联系 。 “因为我读研究生的时候主要就是研究钢铁腐蚀 , 所以这个故事可以说就是以我的视角出发的——我所在的领域的普遍价值观 , 我所在的环境的普遍处事方式 , 还有我们最关心的事儿 , 可能并不和所有人一样 , 所以我就向大家展现一下我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