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非遗寻访|泉州“李尧宝刻纸”与花灯绝活的家族传承

泉州刻纸艺术历史悠久 , 始于唐代 , 盛于宋元 。 而花灯也有着历史悠久 , 每逢春节、元宵和婚嫁喜庆之时 , 家家户户都会剪红刻翠 , 贴上喜庆的桃符、团花 , 挂上花灯 , 好一派热闹的场景 。
在泉州的刻纸和花灯工艺中 , 李尧宝(1892-1983)兼具两种工艺 , 不仅在刻纸艺术上有所突破 , 还创造了无骨架刻纸料丝灯的技艺 , 使得其一人独享两项国家级非遗名录 。 如今 , 李尧宝的外孙女黄丽凤是“李尧宝刻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且同时掌握了无骨架刻纸灯和刻纸两项非遗绝活 。 让人意外的是 , 黄丽凤还把家传技艺从“家族”带到了校园 。
谈及家族刻纸技艺的传承 , 黄丽凤表示:“我太爷爷是闽南的古建筑油漆画师 , 刻纸的出现是在做建筑油漆画的过程中就出现了 。 这一手艺最终传到了我外公(李尧宝)手中 。 解放初期 , 随着闽南古建筑的减少 , 外公意识到了这些建筑上的精美的图案、石雕、木雕可能会逐渐消失 , 于是他便以刻纸的方式将其保留 。 ”
技艺|非遗寻访|泉州“李尧宝刻纸”与花灯绝活的家族传承
文章图片

泉州灯会
李尧宝刻纸与无骨花灯
李尧宝1892年出生于泉州一个油彩画及刻纸工艺世家 , 他综合运用描、剪、刻、剔等手法 , 在刻纸技艺的艺术表现上有所突破 , 成为南方剪纸流派的代表性人物 。 同时 , 他还把刻纸技艺运用到泉州刻纸料丝花灯上 , 使泉州刻纸的技艺有了延伸 。
上世纪20年代 , 在手艺人层出不穷的环境下 , 得益于在祠堂做檐上漆画的经历 , 李尧宝便将所要绘制的漆画 , 先画在牛皮纸上 , 再以刻画的手法镂空 。 这种工具图案制作出来后 , 试用效果非常好 , 大大提高了效率 , 成为了后来被广泛应用的阴刻图案 。 之后 , 他又将这种图案运用到建筑物或家具上 , 将做好的工具图案按在家具上 , 再用金粉和颜料一刷 , 呈现出清晰明艳的花纹 。
技艺|非遗寻访|泉州“李尧宝刻纸”与花灯绝活的家族传承
文章图片

李尧宝(右)和女儿李珠琴在创作料丝花灯
到了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 , 为了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 , 李尧宝在其刻纸基础上结合了镶嵌玻璃料丝工艺 , 用纸板拼接的方式做成了无骨架花灯 。 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 , 其作品代表福建省传统工艺 , 在人民大会堂中展示 。
2008年 , 李尧宝刻纸随“中国剪纸”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名录 , 2009年入选世界非遗名录 。 此外 , 其刻纸无骨花灯项目也成为了另一项灯彩的国家级非遗项目 。
技艺|非遗寻访|泉州“李尧宝刻纸”与花灯绝活的家族传承
文章图片

李尧宝的刻纸作品
李尧宝的女儿李珠琴 , 从小耳濡目染跟随父亲学习刻纸技艺 。 经过刻苦努力学习 , 她掌握了纯手工制灯、刻纸工艺 , 并经过创新、设计出上百种形象优美的刻纸图案和造型优美的料丝花灯 。 如今 , 她是泉州灯彩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 而李珠琴的女儿黄丽凤则得外公衣钵 , 成为“李尧宝刻纸项目”传承人 。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 , 黄丽凤回忆了家传剪纸的发展历程 。
技艺|非遗寻访|泉州“李尧宝刻纸”与花灯绝活的家族传承
文章图片

李尧宝女儿李珠琴在创作料丝花灯
“刻纸的初衷是一种对于古建筑上的图案的保护 。 ”黄丽凤说 , “刻纸的出现是在做建筑油漆画的过程中就出现了 。 比如在修漆工艺里的贴金箔的工艺中 , 就是用油纸板把图案雕刻出来 , 作为一种纸膜靠在板上 , 再把金箔贴上去 , 这样总是比用手画方便 , 而且适用于任何角度 。 我太爷爷是闽南的古建筑油漆画师 , 这一手艺最终传到了我外公(李尧宝)手中 。 解放初期 , 随着闽南古建筑的减少 , 外公意识到了这些建筑上的精美的图案、石雕、木雕可能会逐渐消失 , 于是他便以刻纸的方式将其保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