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普斯|林毅夫x薛澜x埃德蒙·费尔普斯:创新如何激发社会活力?

作为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是就业与增长理论奠基人,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继罗伯特?索洛之后,费尔普斯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今年,费尔普斯出版了新书《活力:创新源自什么,又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和国家繁荣》,该书延续《大繁荣》的观点,尝试对探索创新社会环境、开拓经济增长新路径进行探讨。
7月30日,由《华尔街见闻》“创制”和中信出版集团“深阅读”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合作的“见面Lite”,以“创新如何激发社会活力”为主题,邀请埃德蒙·费尔普斯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进行线上对话。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担任这场活动的主持人。
·费尔普斯|林毅夫x薛澜x埃德蒙·费尔普斯:创新如何激发社会活力?
文章插图
《活力:创新源自什么又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和国家繁荣》,埃德蒙·费尔普斯等著,郝小楠译,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5月版。
费尔普斯:创新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
更取决于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构想
技术创新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述,但技术的进步来自何处呢?以熊彼特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观点认为,科学发现是一种原动力, 而企业家们将科学发现应用于商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内没有人能构思出新事物,对该国的创新和增长做出潜在的贡献,也就不存在自主创新。换言之,技术进步是经济系统外生给定的, 仅来自科学家和航海家的发现。
对于标准经济理论的观点,埃德蒙·费尔普斯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在他看来,不光是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社会的所有个体都有与生俱来的能力去产生原创性的想法并付诸实施,无论科学家是否已经开启了新的可能性。在高创新水平的国家,这些创新大多都是自主的,来自该国经济中大众的创造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埃德蒙·费尔普斯写作《活力》的根本前提。
那么,大众创新的活力和回报又取决于什么呢?在费尔普斯看来,参与国家经济的个体所秉持的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生活在一个国家中的人们对创新的意愿,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构想相关。
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与国民价值观有密切关系,不少经济史学者和历史学家都有关注:经济学家华尔特·罗斯托在他的第一本著作《经济增长过程》中提出经济成长阶段论。回顾过去几个世纪,经济腾飞往往伴随着倒退,直到19世纪才出现,罗斯托所称的“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比如1815年的英国,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还有70年代的法国和德国。自那之后,各国都忙于借鉴领先国的已经过市场检验的新产品和新工艺,诸如荷兰和意大利等国引入英、美、法、德的创新技术,推动经济的飞速增长。这些国家增长强劲,完成了农业到工业、农村到城市,贸易到生产的转型。新的城市大量涌现,新的生活方式应运而生。著名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也在《现代的诞生》一书中生动地刻画了一大批普通人和他们展示出的现代生活特有的独创性。这些人大多生活在英美和欧洲大陆。
·费尔普斯|林毅夫x薛澜x埃德蒙·费尔普斯:创新如何激发社会活力?
文章插图
埃德蒙·费尔普斯。
延续这些前人的研究足迹,费尔普斯先是在《大繁荣》中提出了“大繁荣”现象,随后又在《活力》中验证了这种观点。英国作家狄更斯曾说,“掌握自己的人生”, 走自己的路,抓住自己的机遇,正是这种精神催生了英美前所未有的自主创新潮。最重要的是,这种人生观激发了经济中个体的想象力:有人在构想新的产品,有人在构思新的生产方式,还有人在探索如何为现有产品打开新的市场。所有人都尝试用新方式思考,用新方式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