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演员“活着”,舞台上的人物就是活的( 二 )


“功要保持住 , 不能退 。 ”楼胜至今仍然一刻不敢懈怠 , “不过 , 现在心态变了 , 我觉得不能把练功、坚持、坚守说得那么惨 , 我已经可以把这种曾经痛苦的事 , 当成快乐的事去做 , 可以去享受这个过程 。 排练的时候 , 进入人物 , 享受自己 , 陶醉在其中 , 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 你会发现 , 咬牙坚持 , 可能进步了一点 , 可是投入、用心 , 会进步很多 。 ”让痛苦变成快乐的 , 是演出 , 楼胜说 , “演出一场等于练了很大的一堂功 , 坚持演出肯定能把功保持住 。 戏曲不是影视剧 , 不是拍完了就可以休息 , 必须每天演、每天保持 , 每一场都是从头来过 , 不能输于上一场 。 我总是想 , 更好的表现肯定在下一场 , 所以要一直练 。 ”
戏曲的任何环节都喜欢
楼胜的行当是“文武生” 。 问他文武双修是不是很难 , 他说:“婺剧的行当没有分得那么细 , 唱念做打 , 文戏武戏 , 都要拿下 。 ”
其实学文戏、武戏 , 并不像学文科、理科 , 它讲究的是“一岁年纪做一岁年纪的事” 。 楼胜解释说 , 武戏的基本功 , 练一年之后 , 基本上就有成效了 , 技巧都能掌握 , 两年之后就定型了;而唱腔、表演是另外一门学问 , 且得琢磨 , 一辈子琢磨 , 唱腔不能突击练 , 只能慢慢揣摩、消化 。 “打基础的时候 , 要花大量的时间在腰、腿、韧带上 , 把身体条件充分开发出来;然后是身段、刀枪把子、软硬毯子功 , 把基本表现手段掌握扎实;此后可以排一些小戏 , 舞台上的各种实践 , 又帮你拿下一些表现手段;这时候 , 就可以排新戏、塑造人物 , 这是一辈子的学问 。 ”
现在楼胜排戏 , 台词、动作拿下来 , 不需要多久 。 “必须背得滚瓜烂熟 , 让它变成肌肉记忆 , 在台上就不能想了 。 大量的时间、精力要去研究剧本、琢磨声腔、体验人物 , 而不是还在想着技巧怎么运用 。 ”楼胜说 , 最开始是依样画葫芦 , 不能自己瞎琢磨 , 等掌握了原理 , 就要化开重新来 , 揉碎了 , 再组合 。 ”现在排新戏 , 他想的是用哪个眼神、哪个手势更准确;台步怎样更贴合人物 , 身段、动作放在他身上合不合适;情绪在不在剧情里 , 前后能不能衔接;每段台词的节奏是什么 , 哪里要断开 , 哪里要快、要慢 , 哪里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更有感染力、更符合当时的情境 , 等等 。 不仅如此 , 楼胜对服化道也颇有心得 。 “一个演员在舞台上 , 妆面、头饰、服饰等等都是塑造人物的一部分 。 有的服装穿在一个人物身上很突兀 , 和故事情境、人物身份 , 乃至他的生长环境、文化底蕴不相符 。 比如配色是暗还是明 , 花纹是金线还是花线来绣 , 都是细微之处 , 但在台上会有很大的不同 。 有的服装看起来特别合适 , 可能是布料本身的颜色加上绣花的颜色共同实现的效果 , 差一点都不行 。 我更了解我要塑造什么样的人物 , 所以每个人物的服装制作过程我都会参与 , 我得学习绣花 , 研究戏服的制作过程 , 才能知道怎样去和做戏服的人沟通 。 比如一件戏服为什么穿在身上不平整 , 我得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 否则就无法谈怎么修改 。 ”为了演好戏 , 学了绣花 , 因为也喜欢 。 楼胜说 , 不仅喜欢表演 , 戏曲的任何环节都喜欢 。
喜欢 , 但不盲目 , 楼胜向许多兄弟剧种取过经 。 “我们从小在婺剧的熏陶下 , 先入为主的观念会占据对剧种的审美判断 , 必须站在其他剧种的角度来反观 , 才更清晰 , 所以要多跟其他剧种探讨 , 而不是固步自封 。 有时候我们太钟爱这个剧种了 , 就好像看自家孩子 , 怎样都是好 , 但是有一句话一直让我受益——京昆打底 , 剧种立身 。 像婺剧这样的剧种 , 应该多像京剧、昆剧学习 , 因为这些剧种的程式非常规范 , 身上、脚下 , 各方面非常完善 , 都值得我们借鉴 。 学习之后化用在婺剧里 , 要让别人一看还是婺剧 , 而不是照搬 。 多学习 , 会让剧种变得更大气、更专业 。 ”楼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