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分法|民俗中的称谓和避讳( 二 )


此外,还有“国讳”,即帝王名字的避讳,这是全国上下都必须遵守的。《史记?孝文本纪》中记载,众臣请汉文帝立太子,说:“子某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这里的“某”,就是指汉景帝刘启,因避讳“启”,而用“某”来代之。如果不了解历史,不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避讳真不知“某”何许人也?唐代以后,因要回避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观世音菩萨改名为观音菩萨。清朝的雍正皇帝,即爱新觉罗?胤禛,登基之后,便把皇室兄弟们名字中的“胤”字统统改成了允”字,不许他们犯“国讳”。连名字都如此避讳,雍正晚年大兴“文字狱”,也就不足为奇了。
【 类分法|民俗中的称谓和避讳】如此礼貌的称谓和严重的避讳制度,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的传统习俗具体表现。从深层次分析,一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宗法礼教制度在人际交往中外延;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对祖先崇拜和对权力崇拜的一种心理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