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张爱玲传》:学者张均解读追求完美主义的张爱玲

“写尽天才与悲凉,予人悠长之启发。”学者张均所著《张爱玲传》(修订版)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张爱玲传》(修订版)是张均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魅力的女作家张爱玲所写传记,以其个人经历为经线,以其文学生涯为纬线,相互交织细述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全书分为“乱世天才梦”“香港离乱”“上海传奇”“倾城之恋”“尘埃落定”“悄然出走”“在美国,被遗忘的岁月”“月光下的悲凉”等八个章节,以大量有关张爱玲的文本资料为基础,谈及了其成长环境、情感生活、文学生涯等多个方面,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冷观人世浮华、深谙生命感伤、追求完美主义的张爱玲。
主义|《张爱玲传》:学者张均解读追求完美主义的张爱玲
文章插图
作者张均,1972年生,湖北随州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张爱玲十五讲》《张爱玲传》《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等。
张均在修订版序言中写道,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版张爱玲的传记,不能不说兼有自我挑战之意味。由海外、港台延播至大陆的“张爱玲热”已持续数十年之久,其间先后出版的张爱玲传记已经很多,但张爱玲仍受到众多读者与知识人有增无减的热情关注,她的个人故事,以及她笔下的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正作为日益巨大的魅惑形象,稳步进入今日中国的公共想象空间。关于张爱玲,我们不是说得太多,而是太少。我们太多渲染、重复她作为一个天才女子的“传奇”,而太少将心比心地探寻她在现实中,作为生活着的、感受着的女性所经历过的内心的光芒与黑暗。“我将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张爱玲所经历过的美好的和不那么美好的岁月与生活。”
序言中作者张均解答了读者对于张爱玲的疑问。
为什么说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最为彻底的唯美主义者”?
张均认为:张爱玲一生自始至终都追求完美,追求极致,这既是《传奇》魅力之所在,亦是她个人婚姻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更是持续至今的“张爱玲热”背后深刻的文化心理内涵。比较而言,20世纪中国的其他一些作家与诗人,譬如徐志摩、戴望舒、沈从文、萧红和何其芳等人,创作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唯美主义倾向,但人生态度却远非张爱玲那样彻底。张爱玲的唯美态度与她观察人生、世界“眼光”的分裂有关。她的这种“眼光”极为个人化、私人化,早在童年父母离异之际便已出现。别人很难和她一样。
【 主义|《张爱玲传》:学者张均解读追求完美主义的张爱玲】对于张爱玲与汪伪官员胡兰成历时三年有余的婚恋,在书中张均也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张均认为:这场乱世之恋对张爱玲后来的人生道路影响非常之大。尽管张爱玲一生著述从未就此提过只言片语,但与胡兰成感情的破裂深深地损毁并改变了她的人生态度。1944年他们开始相恋时,张爱玲对外部世界是抱有很多热烈想象的,希求从外部世界求得人生的极致与完美,1947年后,张对自我以外的一切则抱失望感受,开始转向较为纯粹的内心生活。这也是她为什么20世纪40年代喜以奇装炫人,好在杂志媒体上大出风头,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却迅速淡出,到晚年索性闭门不出,与世隔绝,前后判若两人。不过张爱玲对胡兰成并无怨恚之意,50年代还跟他借过书。
(燕都融媒体采访人员 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