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我才74岁!”第二代“白毛女”李元华,退而不休传承民族艺术
由延安鲁艺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其主人公喜儿的扮演者,七十多年来已传承四代。其中第二代喜儿的扮演者李元华,是我国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表演艺术家。1977年她从上海赶往北京,从著名表演艺术家郭兰英手中,接过了喜儿的角色,自此踏入民族歌剧领域。如今,李元华74岁高龄,她的脸上还总洋溢着红润的光辉,依旧为传承民族艺术、红色经典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十天不到推出歌剧《白毛女》
1977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决定复排经典民族歌剧《白毛女》,当时的郭兰英已近50岁,并没有新的喜儿接班,于是,大家想到了在上海从事京剧表演的李元华。
李元华从小学习昆曲、京剧,曾表演传统京剧,也曾在革命现代戏《龙江颂》中饰演阿莲。“接到这个任务我很兴奋,我本身喜欢唱歌,也学过声乐,对《白毛女》也很喜欢。”李元华记得清清楚楚,1977年1月17日,她从上海来到了北京。但她没有想到的是,从她到北京报到至登台正式演出,只有不到十天的时间。
在此之前,李元华看过田华主演的电影《白毛女》和芭蕾舞版的《白毛女》,但她从未演过歌剧。入门第一部剧就是《白毛女》,第一个角色,就是喜儿,她的起点相当高。“好在有郭兰英老师的录音,我抱着录音机从早听到晚。”李元华说,那几天确实有“突击作战”的感觉,“我非常有幸,一走进歌剧行列,就有最好的老艺术家带着我,包容我,给我艺术上、生活上的各种关爱。”
李元华记得,当时她刚到中国歌剧舞剧院时没有地方住,团里宿舍有限,只有团长有两个房间,李元华来了,团长就把一个房间安排给她。李元华总说,那时候的自己就像是在吃“百家饭”,“一会这位艺术家来看我,问我有没有吃的,又一会另一位艺术家来找我,给我带什么东西。”当时在《白毛女》歌剧中饰演张二婶、王大婶的演员,在生活中也对李元华关爱有加,“后来我都不觉得她们是剧中的角色了,我觉得她们就是我的婶婶,生活中都很爱我。”
让李元华记忆最深刻的是艺术家郭兰英。“我一到剧院,郭兰英老师就来看我了。她过来拉住我的手说:‘我在荧幕上一看到你,就觉得你是大演员料。’”当时排练时间紧、压力大,郭兰英的这句话一直鼓励着李元华。与此同时,同剧组里其他艺术家,以及在延安时期出演、参与制作《白毛女》的前辈们都来帮助李元华,有人辅导她发声,有人提点一句表演细节,“短短的时间里能把《白毛女》排出来,不是我个人的努力,我是在老一代艺术家的帮助下完成的,是他们包容了我,托住了我,推出了《白毛女》。”
郭兰英手把手指导排练
到现在,李元华家里还珍藏着一张照片,那是《白毛女》成功演出后,王昆、郭兰英这两位解放前喜儿的饰演者,一左一右地站在李元华身边,留下的珍贵合影。
对李元华来说,出演喜儿也是她自己的蜕变。“刚接触喜儿的时候,尤其是看了郭兰英老师的表演,我觉得我没有她的火候,达不到她的浓度。”李元华是在南方城市里长大的姑娘,又是学青衣出身,出演角色时身上总带有一点“文气”,“城市里的姑娘,哭是不愿意让别人看到的,甚至都不愿意出声,但喜儿是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情感是解放的,要哭就放得开啊。”因此刚学演喜儿时,特别是在“恨是高山”等段落,李元华觉得自己已经很感动了,甚至把脑子都唱晕了,观众还觉得不够强烈。
“演戏要有体验,塑造角色要有生活,《白毛女》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创作它的人,就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了解经受苦难的姐妹们。”李元华说,郭兰英就有在旧社会中受苦的经历,所以每次看她演喜儿,都觉得她就是那个时代的女孩。为了把喜儿塑造好,郭兰英给李元华讲《白毛女》歌剧的发展过程,讲喜儿的故事和艺术的加工,“兰英老师其实不是一个很善于讲的人,但她有极强的表演天赋,她总是把悲做到极致,把愤做到极致,因为她发自内心地理解。”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