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片|一曲新词一阕歌——“浣溪沙”

一曲新词一阕歌——“浣溪沙”
一、西施浣纱 曲中留影
“浣溪沙” , 原为唐教坊曲名 , 后用作词牌名 , 又名“小庭花”“满院春”“东风寒”“怨啼鹃”等 。 《钦定词谱》以唐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 。 正体双调四十二字 , 上片三句三平韵 , 下片三句两平韵 , 过片二句多用对偶 。 此调音节明快 , 句式整齐 , 可婉约灵动 , 亦可大气深沉 , 为词人们所常用 , 历代《浣溪沙》词共计5000余首 。
下片|一曲新词一阕歌——“浣溪沙”
文章图片

《钦定词谱·浣溪沙》
“浣溪沙”调名 , 来自西施溪边浣纱的典故 。 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记载 , 勾践曾索求美女用来进献给吴王 , 在诸暨罗山找到卖薪女西施和郑旦 , 并在土城山教习 。 相传山边有一块石头 , 人们称为“西施浣纱石” 。 “浣溪沙”三字 , “浣”即“浣衣、洗涤”;“溪”即“溪边” , 一说指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苎萝山下的浣纱溪 , 一说指今浙江绍兴市南二十里的若耶溪;“沙” , 古通“纱” , 指轻细之丝织物 。
晚唐五代词人薛昭蕴作有咏史词《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 , 借越女西施之典故 , 抒历史兴亡之感慨 。 词云:
倾国倾城恨有馀 , 几多红泪泣姑苏 。 倚风凝睇雪肌肤 。
吴主山河空落日 , 越王宫殿半平芜 。 藕花菱蔓满重湖 。
下片|一曲新词一阕歌——“浣溪沙”
文章图片

清王翙绘《百美新咏图传·西施》
本词上片述古 , 写西施入吴的不幸遭遇 , 遗恨不尽 。 据《吴越春秋》载曰:“越进西施于吴 , 请退师 , 吴王得之 , 筑姑苏台 , 游宴其上 。 ”下片伤今 , 吴、越山河皆成过去 , 宫殿亦已荒芜 , 朝代更替 , 千古兴亡 , 唯有藕花菱蔓满湖 。 全词怀古伤今 , 在沧桑变故中 , 寄寓了对唐王朝衰微的慨叹 , 凄凉悲婉 。
二、闺怨离愁 家国之悲
创调之初 , 《浣溪沙》词多写闺怨、离愁 , 风格婉转含蓄 。 代表作如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夜夜相思更漏残 , 伤心明月凭阑干 。 想君思我锦衾寒 。
咫尺画堂深似海 , 忆来惟把旧书看 。 几时携手入长安 。
全词叙写离别相思之情 , 缠绵凄恻 , 哀怨动人 。 唐圭璋《词学论丛》评曰:“从己之忆人 , 推到人之忆己 , 又从相忆之深 , 推到相见之难 。 文字全用赋体白描 , 不着粉泽 , 而沉哀入骨 , 宛转动人 。 ”相传韦庄怀念爱妾而作此词 , 据清代沈雄《古今词话》记载 , 韦庄羁滞蜀国时 , 有一位爱妾 , 姿色艳美 , 兼工词翰 。 后被蜀王以“教授宫人”为借口强夺而去 。 韦庄为追念爱妾而作《浣溪沙》等词 , 情意凄怨 。
北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亦为写离愁别恨之佳作:
漠漠轻寒上小楼 , 晓阴无赖似穷秋 。 淡烟流水画屏幽 。
自在飞花轻似梦 , 无边丝雨细如愁 。 宝帘闲挂小银钩 。
“自在飞花轻似梦 , 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千古名句 , 全词融情入景 , 意境怅静悠闲 , 色调轻浅幽渺 , 委婉含蓄 。
下片|一曲新词一阕歌——“浣溪沙”
文章图片

清代禹之鼎绘《溪山行旅图》卷
在闺怨、离愁之外 , 南唐后主李煜所作《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则写国愁家恨 , 更显深沉悲痛 。 词云:
转烛飘蓬一梦归 , 欲寻陈迹怅人非 。 天教心愿与身违 。
待月池台空逝水 , 荫花楼阁漫斜晖 。 登临不惜更沾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