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清初一落第书生,堪称苏轼恩人,写下一首20字小诗惊艳了数百年

论及诗词,后世必称唐宋。的确,唐诗宋词,是难以企及的两座高峰,但中国传统诗词,在清朝的时候,都到达一个高峰。
康乾百余年,天下承平已久,故而文化学术昌盛,诞生了不少诗词名家以及优秀作品。彼时名儒蔚起,才士如林。清朝诗词,流派迭出,风格多元,集古典诗歌于大成。


书生|清初一落第书生,堪称苏轼恩人,写下一首20字小诗惊艳了数百年
文章插图

只是因为清朝的文字狱,清诗词成就受到限制。而论及清诗,不能不提查慎行。
查慎行,字夏重,康熙年间诗人,是“清初六家”之一,被尊为东南诗坛领袖。查慎行一生不仅创作了万首诗,对古典诗歌理论也有很大贡献,并对后来的袁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缪钺说:伟大作家,率皆深入世间,阅历宏富,伤时忧世,悲天悯人。而查慎行的一生,便充满了坎坷。
【 书生|清初一落第书生,堪称苏轼恩人,写下一首20字小诗惊艳了数百年】前人说,三岁看老。这话虽然绝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很多优秀的文人,都在小时候表现得极为聪颖。像骆宾王、李白、晏殊、苏轼等。查慎行也是如此,六岁的时候,就能作出声韵和谐、对仗工整的诗作。


书生|清初一落第书生,堪称苏轼恩人,写下一首20字小诗惊艳了数百年
文章插图

二十岁的时候,查慎行出门远游,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同时诗名也传遍海内。然而当他开始科举的时候,父母接连去世,家庭的重担落在他这个老大身上。一方面,查慎行要想办法维持一大家子人的生计,一方面,他还要读书准备科举。只是他的求学之路颇为坎坷,数次落第,将近50岁,还没考到功名,只是四处为人作幕僚。
此时他的大儿子都考中了进士,他还是一个举人。
查慎行50岁生日过完不久,发妻因病去世。次年,他再战科举,依旧名落孙山,失望之下,他收拾行囊回老家,路上却遇上了盗贼,幸而只是损失些财物,还有一些诗词作品。回到家中,他十分喜爱的亲侄子又早夭,查慎行大病一场。


书生|清初一落第书生,堪称苏轼恩人,写下一首20字小诗惊艳了数百年
文章插图

直到公元1702年,康熙皇帝听到了查慎行的才名,于是召他进了南书房,次年特授其为翰林学士。晚年他辞官回归故里。然而因为他的弟弟查嗣庭的案件牵连,76岁的查慎行被逮入狱,尽管后来他被释放,却因弟查嗣庭狱中自杀而郁闷难解,两年后因病去世。
查慎行的诗,清新隽永,看似简单的语句,却有着无穷的韵味,我们一起来看下他的一首小诗《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这是查慎行离京之时,行舟于大运河上,见到四周的夜景,不禁诗兴大发,记录下那一夜的美好。


书生|清初一落第书生,堪称苏轼恩人,写下一首20字小诗惊艳了数百年
文章插图

首句开门见山,在月色沉寂的茫茫黑夜,诗人看到远处闪着一盏渔火。因为夜之无尽,所以那一盏渔火显得十分孤寂,就像一点萤火虫一般。诗中的“孤光”与“一点”,烘托了一种静谧幽深的意境,茫茫黑夜与一点渔火的对照,既有一种冲不出障碍的孤寂,又似乎蕴含着某种寄托。小诗的意义,顿时丰繁起来,读者有了咀嚼回味的余地空间。
前两句,是一种动态的孤寂静谧之美,后两句则从动态方面来写。
一阵微风吹过,河浪顿时起伏,一圈圈地散开了,倒映在河中的一点渔火,像是被浪花冲散,化作了满天的星。虽然月色被遮蔽了,但是渔火散作星辰,而行舟的运河,也像是星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