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高职|高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高职|高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文章图片

高职|高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基于现代课程观 ,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专家对课程的定义如下:所谓的课程是“由一定的教育和社会经济背景决定的 , 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而接受的一系列学习经验” 。 我们可以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解为:某一专业教学的总体方案、实施过程以及学生为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而接受的一系列经验 。

当前 , 高等职业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 随着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等“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 ,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 , 还要具备健康的职业心理和职业道德 。 他们应该能够以正常的心态看待市场经济下的失业现象 , 面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快速增长和变化 , 我们应该以终身教育思想、积极的精神和自主创业意识来对待未来的职业 。 高等职业教育给予学生的“一系列经验”应是综合职业能力 , 包括胜任专业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和完成专业任务所需的文化知识、经验和态度等综合素质 。

因此 , 作为人才培养蓝图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 应努力追求课程目标的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行为目标取向、生成目标取向和表达目标取向 。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 这些人才注重“实用性” 。 首先 , 他们必须具备特定专业岗位或岗位组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 因此 , 高职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特定专业岗位的能力 。 这种行为能力是对“行为目标”的追求 。
“行为目标”的基本特征是目标的准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 它表明了学生在完成整个课程活动后将发生的行为变化 , 学生应该做什么以及他们应该达到什么程度 。 它有具体的解释 , 其重点是高技能 。

“生成目标”是在教育背景下随着教育过程的发展而产生的课程目标 。 它是解决问题的结果 , 也是人类经验增长的内在要求 , “生成目标”强调学生、教师和教育情境之间的互动 , 因此“生成目标”是教育情境的产物 , 其最基本的特征是过程 。 “表达目标”是指每个学生在特定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 。 当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时 , 他在特定教育情境中的具体行为和所学内容就无法准确预测 。 “表达性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主动性 , 而不是预定的结果 。
由此可见 , “表达目标”的定位适合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个性培养 。 就高职教育而言 , “行为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特定专业岗位或职业群体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 “生成性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表达性目标”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职业探索能力、职业道德、人格素质、个人发展等综合素质 。 传统职业教育大多采用“行为目标”取向 , 但从现代课程观的角度来看 ,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点应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 因此 , 高职课程应体现这一追求 。 在课程目标的定位上 , 应注重实践性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