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王阳明逝世492周年:人生多起伏,且看王阳明( 二 )


原来是聊天太过专注,以至于忘了洞房花烛。
结婚以后,王阳明还是没放弃当圣人的理想。在明朝人的眼中,离他们最近的圣人,当属宋朝的朱熹。
朱夫子的教诲是“格物致知”,从外部事物中探究原理,获得真知。王阳明欲成圣贤,当然要效法先贤。
他准备尝试“格竹”:对着庭院里的竹子,苦苦思索了七天七夜,也没探究出什么大真理,反倒还大病一场。


张永|王阳明逝世492周年:人生多起伏,且看王阳明
文章插图

换来的经验教训是:朱子学说,未必都对。他的心里,已隐隐有了另外一条道路:开始转向对内心的体悟。这场七天七夜的专注,是王阳明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所有成就的起点。
王阳明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王阳明又说:“人需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专注在眼前事,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事方能做到极致;专注在心头志,矢志不渝,不舍不弃,志方能得偿所愿。
最洒脱的境界:不动心,不烦恼
王阳明的人生,其实并不是那么顺遂。
第一次参加科举会试,信心满满,结果意外落榜。朋友都来安慰他:“你文采出众,今年意外落第,没关系,来年一定能金榜题名。这样吧,不如你先试着做一个《来科状元赋》吧?”
王阳明一听,文思泉涌,当即作赋一篇。在场众人莫不惊讶,连声称赞,但也引起很多人嫉妒,私下议论:“这小子绝对中不了榜,太他妈目中无人了!”
果然,第二次会试,被人暗中打压,还是落榜了。这回与他一同落榜的,还有不少好朋友。
朋友们落榜后,无不唉声叹气,郁郁寡欢。王阳明反倒跑去安慰朋友:“世人以落榜为耻,我却以落榜动心为耻。”
不动心,当然不烦恼。
三年以后,王阳明如愿金榜题名,开始步入仕途。但没多久,他又卷入了一场政治风波,甚至差点丢了性命。


张永|王阳明逝世492周年:人生多起伏,且看王阳明
文章插图

当时朝政被权宦刘瑾把持,他在皇帝面前编造谣言,将几位贤臣下狱。王阳明十分愤慨,率先上疏,试图解救,结果触怒刘瑾,被捕下狱,还被廷杖四十下。刘瑾派心腹监督行刑,廷杖者下手极重,王阳明被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几乎死去。随后一纸诏书下来,贬他去贵州龙场驿,当一个小小的驿丞。
那时候,贵州尚属蛮荒状态,猛兽横行,荆棘丛生,瘴疠漫天,流放到龙场驿,和直接判死刑没什么区别。
但处境再不堪,生活再辛苦,王阳明都处之淡然,从不抱怨。


张永|王阳明逝世492周年:人生多起伏,且看王阳明
文章插图

他在居所后面的山上,凿石为棺,每天都端坐棺中,凝神苦思。忽然有一天,灵台清明,猛然醒悟:“所谓格物致知,格物应该格头脑中的良知,而致知是致向人生来固有的良知。”心即是理。原来圣人之道,就在自己的心性之中。
王阳明在龙场,终于大彻大悟。
王阳明说:“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心兵不动,万事从容,哪怕世间烦恼,纷扰而来,亦能超然物外,泰然处之。这可能是人世间,最潇洒的境界。
最高端的处世智慧:退让不争
王阳明一生几经沉沦,虽屡遭奸人迫害,但最终都化险为夷,这与退让不争的处世智慧,大有关系。
南昌的宁王发动叛乱,王阳明从起兵到一举擒获宁王,花了不到十四天,可谓用兵如神。如此奇功伟业,难免引起奸臣忌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