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奏|京剧百年伴奏:双笛与京胡

京剧百年伴奏:双笛与京胡
2021-08-13 20:20·
当我们步入京剧剧场 , 听到舞台上为演员伴奏那铿锵悦耳、清脆婉转的胡琴声时 , 都会心悦诚服 , 禁不住从心底喊一声好 。 如今京剧乐队的水平越来越高 , 以唱工见长的京剧艺术家 , 莫不以京胡伴奏为自己的左右手 , 一把胡琴是文场乐队当中的灵魂 , 功不可没 。
然而 , 坊间相传 , 最早文场伴奏的主乐器是笛子 。 据说 , 嘉庆初年 , 皇帝曾下令将二黄调伴奏乐器由胡琴改为笛子 。 难道真是这样吗?
伴奏|京剧百年伴奏:双笛与京胡
文章图片

京剧乐队合影 , 图源:《中国戏曲与现代音乐》1926年法文版
胡琴从未被笛子代替
以前许多讲京剧历史掌故的戏剧书刊 , 都写到嘉庆初年的一件事儿 。 据传 , 嘉庆年间 , 徽班进大内演出 , 皇帝注意到 , 演员演唱二黄调的伴奏乐器胡琴有两根弦 , 一个叫老弦 , 一个叫子弦 , 据说这犯了宫内的忌讳 。 当时宫内有两个皇帝 , 一个是太上皇乾隆 , 一个是当今皇帝嘉庆 。 一个是老子 , 一个是儿子 。 这不和拉二黄的胡琴对上了吗?二黄——两个皇帝 , 老子、儿子——老弦、子弦 , 这还了得?把两位皇帝整天拉来拉去 , 安的什么心?于是 , 皇帝下了诏旨:胡琴再不准进宫了 。 可是徽班还得唱戏啊!于是二黄调的伴奏改胡琴为双笛 , 有正笛和副笛 。
这个故事听起来头头是道 , 其实是道听途说 。 嘉庆至道光年间 , 大内只许雅部的昆弋腔进宫演出 , 而总名“乱弹”的地方戏 , 也包括徽班的二黄调 , 一律不准进宫 。 既然来都没来过 , 哪里有什么“胡琴改笛子”之说?
徽班进宫演出 ,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 , 是在清咸丰十年(1860年) 。 为庆祝咸丰皇帝30岁寿日 , 三庆班由班主程长庚率领到圆明园做了一次庆寿演出 。 剧目应该是《群英会》 , 程大老板扮演鲁肃 , 唱的应是由胡琴伴奏的[西皮]诸板式 。 接着 , 咸丰皇帝因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 便带着一批皮黄戏演员跑到承德避暑山庄 。 由于心情极度郁闷 , 每天看戏消遣 , 给演员伴奏的乐器 , 既有胡琴也有双笛 。
为什么以笛子作为伴奏乐器呢?这还要从“徽汉合流”说起 。 “徽汉合流”最初不是在扬州 , 而是在武汉 。 故此 , 乾隆末年来京奏艺的徽班 , 便包括许多声腔 , 诸如平板二黄(即四平调)、吹腔、柳枝腔、银钮丝等 。 这些曲调委婉清丽、活泼跳跃 , 特别适用于才子佳人、小家碧玉的“三小戏” , 所用伴奏都是笛子 。 像当时三庆班的高朗亭、春台班的朱大翠等 , 都是当家花旦 , 也都是以唱这些非常接地气、富有生活情趣的“三小戏”而享名的 。
至于老生、花脸演唱的二黄调 , 激情四溢 , 就全用胡琴伴奏了 。 二黄调从来都是用胡琴伴奏 。 这一点 , 戏剧史大家王芷章也如是说 。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 程长庚担任了三庆班的班主 , 以老生戏唱大轴 , 他的伴奏乐器应是胡琴 , 这是有根据的 。 前几年 , 央视戏曲频道和安徽电视台有介绍“潛山弹腔”的专题报道 。 它又名老徽调 , 流传于潜山、石牌一带 , 属于秦腔一脉 。 明朝末年就很发展了 , 清代康雍年间该地有很多职业剧团 。 程长庚的父辈们 , 都是四箴堂剧社的职业弹腔艺人 。 程长庚也是自幼便学习弹腔 , 弹腔既包括[二黄] , 也包括[西皮]诸腔调 , 伴奏的乐器文场是胡琴 , 武场是鼓、锣 , 他们所演出的剧目是《龙凤阁》里边的《大保国·二进宫》、《四郎探母》、《辕门斩子》和《郭子仪上寿》等袍带历史剧 。 唱腔很古朴、甚至有些苍凉 , 但也不难听 。 程长庚、郝兰田都是潛山、怀宁一带的艺人 ,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 , 为什么他们既会唱[二黄]也会唱[西皮] , 所以徽班里边的文场音乐伴奏员 , 一般都是既会吹笛又会拉琴 , 属于二黄调的吹腔、平板二黄等 , 伴奏用双笛 , 而[二黄]、[西皮]诸腔 , 则用胡琴伴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