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奏|京剧百年伴奏:双笛与京胡( 二 )


道咸同年间皮黄著名琴师
三庆班的程长庚 , 以演唱《文昭关》一炮而红 , 这是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 , 当时为他操琴的 , 是又名沈六的沈星培 。 王芷章的《清代伶官传》“沈星培”条目中写:“星培搭三庆徽班最久 , 同治初年尚存” 。 沈星培也是既能吹笛 , 又会操琴 。 王芷章说他还有一个功绩 , 即创造了“九根弦”:既用二根弦的胡琴、四根弦的月琴和三根弦的弦子共同组成[二黄]文场的“三大件” , 今依然是京剧文场的主乐器 。 王芷章还说他是改二黄伴奏的双笛为胡琴的第一人 。 这应该是把二黄中的平板二黄(即四平调)等腔调改用胡琴伴奏 。
另一个名琴师是咸同时代的沈湘泉 。 据记载 , 清咸丰帝跑到承德避暑山庄时 , 带走了演唱皮黄的伶工很多 , 而被称为“随手”的乐队人员中 , 有一位既能吹笛又能拉胡琴的乐师叫沈湘泉 。 他曾在双奎班为道咸年间著名皮黄老生艺术家张二奎拉琴 , 可见其技艺非凡 。 他也是到皇宫操琴的第一人 。
改革胡琴的第一人是同光年间的李四——李春泉 。 他是沈星培最得意的弟子 , 不但全面继承了师傅的操琴技巧 , 而且对胡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 。 沈星培操的胡琴是软弓子 , 拉琴时是右手满把攥弓子 , 不能充分利用腕力 , 所以尽管用足气力 , 琴声还是不够响亮有力 。 李四大胆地把胡琴的软弓子改革为硬弓子 , 把满把攥改成三个手指头 , 利用右手大臂、小臂和手腕不同的力度 , 拉出角色演唱时情绪的强弱高低和节奏的快慢长短 。 由于他琴艺精湛 , 台上拉琴获得观众掌声也是从他开始 。 “胡琴得彩 , 始于李四”(《旧剧丛谭》) 。 他是四喜班的主要琴师 , 多年为班主梅巧玲操琴 , 与梅唱腔吻合无间 , 故深得梅的倚重 , 李四便经常对梅巧玲提出各种额外“要求” , 梅巧玲无奈只能一一答应 。 但梅巧玲暗暗发誓 , 要自己的儿子大琐——即梅雨田一定要学场面 。 跟谁学?跟李四的师弟兼亲戚贾三——贾成祥学习 。 贾三也是笛、琴皆精的名家 , 可惜享年不永 , 英年早逝 。 此后 , 李四又接着教授梅雨田 , 并且绝少保留 , 从而培养出一个后来成为胡琴大师的人才 。 还有两个私淑沈星培的名琴师:樊景泰又名樊三 , 在沈星培后 , 常年在三庆班 , 为程长庚操琴 。 另一个是韩德明 , 他在春台班操琴 。 加上在四喜班操琴的李春泉 。 他三人鼎足而立 , 并称高手 , 成为胡琴“金三杰” 。 此时还有几位胡琴能手孙佐臣、陈彦衡、陆彦庭、王云亭、柏如意等 。
伴奏|京剧百年伴奏:双笛与京胡
文章图片

著名琴师合影(左起):杜奎三、姜凤山 、张 似云 、何 顺信 、王鹤文、黄天麟
【伴奏|京剧百年伴奏:双笛与京胡】李清泉的弟子徐兰沅 , 本领最大 , 为生旦净丑各个行当操琴都得心应手 , 六场通透 , 被人称为“现代琴圣” , 陪伴过两代伶界大王 , 先是年轻时便为谭鑫培操琴 , 直到谭逝世 。 后又为梅兰芳操琴 。 两个人合作28年 。 他不但琴艺超群 , 而且极富创新精神 。 梅大师所创造的几十出新戏的唱腔 , 应该说都饱含着徐兰沅的心血 。 在新剧《西施》中 , 乐队首先加上二胡并为这一新乐器的融入制谱和乐 , 这一工作也是由徐兰沅及他的搭档王少卿共同完成的 。 他的弟子很多 , 有杜奎三、李慕良、费文治、李德山、黄天麟、蔡俊等都是名家 。 说到王少卿也很不简单 , 他幼年先向父亲老生艺术家王凤卿学老生 , 后来又向孙佐臣学胡琴 。 造诣很高尤善编新腔 。 梅大师说:“每排新戏我的新腔多得利于少卿” , 在梅团他和徐兰沅是并驾齐驱 。 他的弟子有当年在梅团拉二胡的倪秋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