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主角”是怎样炼成的( 二 )


尽管有漫长的近乎面面俱到的准备工作做依托 , 尽管动用了生活的全部积累 , 《主角》的诞生却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 。 叙事的难度首先在于主角修炼的艰辛历程 , 以及造就主角的戏曲生态的混沌复杂 。 演员从学戏到演戏 , 从站上舞台到站到舞台中间 , 从偶然的昙花一现到凭借“一人千面”的艺术表现力稳居主角宝座 , 几乎所有人走过的都是一条荆棘丛生、水深火热的炼狱之旅 。 不言而喻 , 戏曲表演是一个成才率极低的行业 , 《主角》以主人公忆秦娥的命运遭际和艺术追求 , 为“主角的诞生”这一命题提供了一个全息样本 。
陈彦在“后记”中谈道:“能成为舞台主角者 , 无非是三种人:一是确有盖世艺术天分 , ‘锥处囊中’ , 锋利无比 , 其锐自出者;二是能吃得人下苦 , 练就‘惊天艺’ , 方为‘人上人’者;三是寻情钻眼、拐弯抹角‘登高一呼’、偶露峥嵘者 。 若三样全占 , 为之天时、地利、人和 。 ”显而易见 , 忆秦娥是第二种人 , 仅凭“一根筋”的苦练 , 跨越了九曲十八弯的漫漫征程 , 才抵达舞台的辉煌 。 这个将巨大的不可能变为现实的过程 , 便是陈彦设计曲折情节、营造戏剧冲突的用武之地 。 他将这一转变过程中的种种波折和悬念化为不断加强的叙事动能 , 不仅使主角命运顺势逆转 , 而且充分兼顾各个配角的诉求和作为 。 于是 , 小说中的“戏曲生态”便呈现出一种“合力”的结果 , 作者对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安排”更具必然性的说服力 。
主角的戏梦人生
《主角》中的“秦腔皇后”忆秦娥 , 原名易招弟 , 是深山沟里随时面临辍学的“放羊娃” , 绝对的草根出身 , 她不知艺术为何物 , 旁人也看不出她有丝毫“艺术天分” 。 只因舅舅胡三元是县剧团的“打鼓佬” , 为了一个吃商品粮的名额 , 带她去考剧团的学员班 , 并给她改名易青娥 , 希望她像省城同名的“大名演”一样成名成家、出人头地 。 从此 , 这个怯弱懵懂的山里孩子便一跤跌入了坎坷多艰的戏梦人生 , 一旦踏上那块众人瞩目的氍毹 , 她就像安徒生童话里那个穿着红舞鞋的小姑娘卡伦一样 , 彻底沦陷 , 身不由己 , 将青葱岁月、旖旎才情悉数奉献给了戏曲舞台 。
易青娥的“主角前史”充满晦暗痛楚、不堪回首的记忆 。 舅舅因演出伤人事故而入狱 , 她受此牵连 , 几乎被永久剥夺了学艺的资格和机会 , 只能在单位食堂打下手 , 做个“烧火的丫头” , 苦捱时光 。 多亏一个偶然的机会 , “忠孝仁义”四位“存”字辈老艺人发现了她敦厚纯良、谦恭耐劳、自尊要强的品格 , 便主动授艺 。 从基本功抓起 , 按照武戏表演的高难要求 , 对她进行形体和技巧的严苛训练 , 务使招式合范 , 形神兼备 , 进而悉心传授秦腔传统戏表演的规矩、尺寸、窍道、绝招 。
在众人因样板戏消歇不知戏曲表演向何处去而踯躅茫然时 , 易青娥已被悄然磨砺成一把锋刃尖锐的钢锥 , 单等那个脱颖而出的机缘到来 。 终于 , 应观众要求 , 她在农村简陋的草台上演出《打焦赞》 , 饰演烧火的丫头杨排风 。 这一“处女秀”纯属意外 , 上台不免仓促 , 但她凭借暗中锤炼已久的功力 , 以惊艳夺人的武打 , 一举成名 , 最终挣脱了“烧火丫头”的真实身份 , 成为轰动宁州地区的戏曲新星 。 其主角魅力、舞台风采光芒四射 , 传布人口 , 几经渲染 , 简直到了绕梁三日、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步 。
自此 , 易青娥的演艺生涯便如烈火烹油 , 异常红火 。 她很快被调到省秦腔剧团 , 以“忆秦娥”的艺名风靡大西北 。 因主演《杨排风》《游西湖》《白蛇传》《狐仙劫》等名剧屡获殊荣 , 巡演京沪各地、大江南北 , 甚至唱到了中南海 , “秦腔皇后”的美名不胫而走 。 但盛名之下 , 嫉妒诽谤、流言谣诼也纷纷袭来 , 令她难以应对周全 。 可以说 , 忆秦娥人生的高光时刻都奉献给了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