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七夕:孤身一人时,所有的佳期都让人着急|周末读诗

撰文 | 三书
01
七夕,你想家了吗?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登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若不看日历,我不会想到七夕,想到七夕,我也不会想到爱情。七夕,爱情,神话,都是回忆中的回忆,渺不可及。和别的传统节日一样,七夕首先让我想家,想念起从前那种家的氛围。
浩然此诗,于我心有戚戚。“他乡七夕”,一读题目,已不禁潸然。“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而身处异乡,这在古人是一个事件,一个特殊的经历,在我们已是常态,如今在哪里都可以安顿,在哪里都找不着家。
羁旅他乡的游子,此时客馆独坐,倍添凄凉。回忆的潮水漫过,卷起的浪花上,洒落妇人的笑语。穿针乞巧、喜蛛应巧、为牛庆生等七夕风俗,在民间历史悠久,各地形式稍有不同。在我的童年时代,每逢七夕月上,女孩子们就坐在桂花树下梳头发,没有桂花树,就坐在别的树下,总之为了美丽的缘故。大些的女孩子,还要穿针乞巧。朱夏涉秋,凤仙花正是时候,女孩子们这时候也会染指甲。七夕似乎是女子的节日,男子很少参与,但同样置身其中。
浩然记起七夕的氛围,回忆的潮水退去,眼前却没有穿针的妇人,更不见故国的房屋。风,已换了一个吹法,绪绪的,有些凉。“绪风初减热,新月始登秋”,日月密移,流年似水,才至大暑,已过立秋。他乡游子,听见时节流转,听见盗梦人的马蹄声,不觉心惊。
“谁忍窥河汉”,不忍窥河汉,为什么不忍?是河汉虽同路绝吗?抑是“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吗?或是“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个中滋味,我们可以自己去体会,也可以同浩然一起,“迢迢问斗牛”,问问遥远的牵牛星,问他天上人间为什么这么多的别离。
七夕|七夕:孤身一人时,所有的佳期都让人着急|周末读诗
文章插图
清 任颐《乞巧图轴》
02
恐是仙家好别离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古典诗人中,李商隐的声音总是不同,有点另类,相当前卫。当其他诗人还在惯性思维里为牛女而凄凄切切,义山却喊出一句:“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也就是说,不要老是站在人的立场,要换个角度,试着站在仙家的立场去看别离,凡人喜聚不喜散,仙家也许相反,喜散不喜聚呢。在《红楼梦》里,超凡脱俗之人,如林黛玉、贾宝玉、甄士隐等,皆有仙缘,所以最终都撒手而去,不在红尘世界缠缚牵连。
牛郎织女一年一见,义山说“故教迢递作佳期”,没有迢递的别离,哪来相聚的佳期?从这个意义上,义山不是古人,是我们的同时代人。别离与相聚,并非简单的物理位移,更是个心理感觉问题。你不在时,我和你说话;你在时,我和自己说话。那么,你我究竟什么时候是在一起的呢?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从来都在天河畔,何曾别离?何必非要金风玉露时,那样的相见才叫相见?义山这两句有点痛心,或正出于不得相见之故。
此诗的写作时间是辛未年七夕,大概他当时也离居在外,孤身一人望空有感。清夜寂静,漏声渐移,牛女二星隔河相望,义山望着他们的相望,就像望着自己与恋人的相望。夜已深,天将曙,微云却还在迟迟,几乎所有的佳期都叫人着急。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乌鹊搭桥渡牛郎织女相会,义山此时虽未看见他们团圆,但仍暗自感激乌鹊援手相助。“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最后他想到民间风俗。据《荆楚岁时记》,是夕,妇人女子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向织女星乞巧,有嬉子(即蜘蛛)网于瓜上者,则以为符应。义山似乎另有所指,也许是对令狐绹失望又感激的复杂心情,所以才说别光想着为自己乞巧,也要想着如何酬谢乌鹊的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