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宝光塔迎新生

“鉴水左漩 , 笔峰耸翠;榜山右挂 , 雁塔题名 。 ”
在高州城西 , 鉴江河畔 , 矗立着一座古塔 , 名为宝光塔 。 它始建于明万历四年 , 距今445年 , 是高州特定的历史文化象征 , 在高州人民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 。
作为我国现存明代第二高塔 , 广东最高的楼阁式塔 , 近日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终于立在了宝光塔旁 , 正式亮明了高州首个国保单位的新名片 。
高州人心中的镇城宝塔
高州宝光塔位于茂名高州市宝光片区宝光公园内 。 该塔是明万历四年(1576年)由当时的高州知府张邦伊倡建 , 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理水患 。
近观 , 宝光塔塔体呈八边形 , 底径13.6米 , 总高65.8米 , 高九层 , 塔身层高逐层递减 。 底层入口采用青砖砌筑的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牌楼式塔门 。 塔身结构 , 为壁内折上式 , 内有螺旋式梯步 , 直通塔顶 。 越是往上 , 梯步越陡越窄 , 到第八层梯步宽度不足40公分 , 第九层则仅容身材瘦小的人勉强通过 , 塔顶俯瞰高州城区 , 城市新貌尽收眼底 。
宝光塔塔基为须弥座 , 束腰部分各面均嵌有“云鹤双飞”“爵禄封侯”“鹏程万里”等花岗岩浮雕图案23幅 , 还有独具特色的高州香蕉图 , 揉合了明代文化标识与高州地方特色 。 塔基座每角镶嵌一尊形态各异的托塔力士 , 寓意力大无穷 , 宝塔四平八稳 。 塔顶为八角攒尖 , 上置须弥座式刹座、铸铁覆盆、倒莲、宝珠和铜铸宝葫芦组成的葫芦式塔刹 。
“旧时在塔内 , 每层都有几尊佛像 , 底层有护塔大佛像 , 造型高大威严 , 其余各层有小佛像 , 形态各异 。 当时塔下同时兴建发祥寺 , 形成了一个建筑群 , 宗教气氛非常浓郁 。 所以宝光塔在我们祖祖辈辈的心中都很神圣 。 ”高州市西岸宝光社区的老书记李祖华向笔者介绍道 。
古代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在攀登塔时诗兴大发 , 留下大量诗词歌赋 。 明代知县张晓所作《秋日登宝光塔诗》 , 为代表作之一 。 诗曰:“浮图九级俯江流 , 乘兴抠衣豁倦眸 。 万里雄风吹短袖 , 四山疏雨澹高秋 。 星辰半自晴空落 , 云气低联远岫浮 。 回首尘寰烟树隔 , 犹疑飞鸟傍云游 。 ”清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状元林召棠 , 登塔前在渡船上与船家的一副对子 , 至今脍炙人口:“南桥头二渡如梭 , 横织江中锦绣;西岸尾一塔似笔 , 直写天上文章 。 ”
而在坊间 , 关于宝光塔的传说 , 也是广为传诵 。 有人说 , 修缮此塔时 , 一百人工人上去修塔 , 每天却只有九十九人吃饭 , 剩余那一人乃是仙人所化 , 为佛塔注入仙气 , 于是该塔才能镇住河妖 , 抵住洪水肆虐 , 塔身久久不朽 。 还有人说 , 曾有高僧在此修炼圆寂 , 塔顶仍供奉着高僧舍利 , 塔基砖石亦由舍利所化 , 于是才能庇佑高州人民几百年来不受疟疾所害……这些传说大多具有神话色彩 , 也无甚根据 , 但也说明了高州人民对宝光塔的敬畏和景仰 。
临江而建的宝光塔 , 塔基为浮沙所堆 , 每年都要经受数次洪水的侵蚀 , 还要遭受无数次的雷电袭击 。 据记载 , 445年来 , 宝光塔经历了清代咸丰九年、1964年秋、1993年春共3次修缮 , 至今仍然坚如磐石 , 矗立在鉴江西岸 。
“高州宝光塔是广东省内现存最高的古塔 , 其造型优美 , 浮雕内容造型丰富 , 别具特色 , 在建造技艺、艺术方面均有较高价值 。 ”这是高州宝光塔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专家组所评定 。
“提高保护级别更有利于对高州宝光塔的保护 , 为高州宝光塔活化利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 也为高州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提供有力的支撑 ,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添砖加瓦 。 ”高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廖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