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宝光塔迎新生( 二 )


传承好高州千年历史文脉
高州是“高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兴盛地、传承地 。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设立高州府 , 为广东下四府之首 , 从唐代至民国 , 高州一直是粤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岭南道教先驱潘茂名、唐代名宦高力士、清末工部左侍郎杨颐、新中国首任中国农科院院长丁颖 , 以及著名画家丁衍庸等均为高州人 。 历经千年沉淀 , 高州境内有文化遗址250多处 , 拥有木偶戏、山歌、版画、八音锣鼓、冼夫人庙堂文化等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 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
宝光塔是高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不可多得的瑰宝 。 宝光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高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把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的一个缩影 。
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高州正付诸于更多的实践 。
“诗意流淌杏花村 , 有颜有料等你来 。 ”近日 , 高州分界镇代表茂名出战广东省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 , 不仅在网络投票环节勇夺第一 , 更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成功出线 。 结合“陈济棠旧居”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杏花村 , 结合旧城冼太庙打造长坡镇旧城村 , 还有市区宝光公园、文笔塔森林公园、缅茄树公园等等……这都是高州结合乡村振兴 , 强化文物建筑活化利用 , 将文物建筑的文化传承功能、景观功能与文化展示游览、公共服务活动结合起来的高州实践 。
此外 , 高州完成高州人民会堂维修工程、高州市革命历史博物馆改造工程、旧城城墙维修工程等 。 其中 , 高州市革命历史博物馆成为了茂名、高州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逢重大节日高州人民会堂载歌载舞 , 全民同庆 。 这一批文物的保护利用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
荔枝文化节、龙眼文化节、乡村旅游节、月饼文化节……去年 , 高州认真挖掘红色革命文化、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俚人文化、荔枝文化、民俗民间文化 , 主办各类文化活动20多场 , 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 用文化品牌助推经济发展 。 编印出版《高州市历史文化丛书——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高州市历史文化丛书——可移动文物名录(精选集)》《高州市历史文化丛书——非遣名录》《高州市历史文化丛书——高州山歌集》 , 高州文博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
去年 , 高州完成了7个文物古迹维修 , 成功申报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目前 , 高州各级文保单位已达55处 , 其中国保1处 , 省保达12处 。 高州非遗保护名录已达26个 , 其中 , 国家级1个 , 省级3个 , 地市级、县级22个 , 各级传承人41人 , 文物和非遗保护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量化要求 。
木偶戏、缅茄雕、八音锣鼓已通过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运营评估验收 。 宝光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更是实现了零的突破 , 对高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
“接下来 , 我们将以高州宝光塔为示范引领 , 抓紧推进我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提升工作 , 成立全市文物管理机构 , 加强全市文物的保护利用 , 加强对全市各级文物的保护和活化利用 , 为我市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夯实基础 。 ”廖远说 。
古塔之下续写“向江而兴”传奇
鉴江是高州的母亲河 , 高州依水而建 , 缘水而兴 。 明洪武元年 , 高州府治从旧城迁至茂名城 。 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 , 茂名县城(今高州城)也随即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
过去 , 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 , 航运成为了商品运输主要渠道 。 位于鉴江中下游的高州府城 , 一江穿城而过 , 是商船必经之处 , 高州这座千年古郡亦因江而兴 。 临江的竹栏街、金华街、大陵驿巷、大街一带便成为了商品集散贸易之地 。 甚至在解放前夕 , 商船往返高城、梅麓至外海之间也呈现出一派络绎不绝的热闹景象 。 因此 , 宝光塔所在的鉴江西岸是高州商业的始发地 , 也曾一度成为高州经济、交通、文化发展的主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