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美比喻什么样的人

陈世美比喻什么样的人
陈世美比喻忘恩负义的人 , 陈世美的人物原型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清官 , 陈年谷之所以被丑化,是因为清顺治十五年,同窗好友仇梦麟、胡梦蝶从均州到京城找陈年谷求官,陈年谷对其讲明道理后婉言拒绝 。
陈世美在明代小说《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中是忘恩负义、抛妻弃子的反面人物,最后被包拯所斩 , 也因此在后世成为负心人的代名词 。陈世美由于进京考取的功名为了荣华富贵抛弃妻子,最后包青天顶着乌纱不保人头落地的后果,把这厮给斩了 。
谁能告诉我陈世美历史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陈世美不是负心郎 在后人的心目里 , 陈世美是一个符号,他代表了天下所有薄幸负心的男人 。陈世美的形象是通过传统戏曲《铡美案》而广为人知的 。在该剧中,陈世美欺君罔上 , 抛父弃母 , 杀妻灭子,最终为正义的化身包拯所正法,永远钉在了道德的耻辱柱上 。然而,真实的历史却是另外一番样子 。据《均州志·进士篇》和《湖北历史人物辞典》记载:陈世美又名陈年谷、熟美,均州(即湖北均县,现十堰丹江口市)人,出身于仕宦之家 。清初游学北京 , 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进士 。初任河北某地知县,后因康熙帝赏识 , 升为贵州省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 。在贵州为官时,同乡同学来投,谋取官职,他多次接待,并劝以刻苦攻读以求仕进 。后因来投奔者众多,陈世美难以应付,乃嘱咐管家一律谢绝 。有两个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士子 , 昔日与陈世美一同进京赴考时,曾以钱物助陈,没想遭到了陈世美管家的回绝,顿生报复之念 。遂将社会上一些升官发财、忘恩负义而抛弃妻儿之事 , 捏在一起,加在了陈世美的身上,编成戏曲《秦香莲》 , 在陕西、河南等地演出 。相传 , 清末时有剧团在均州演出此戏时 , 陈世美的第八代传人组织家族众人,砸了该剧团衣箱 , 并殴打演员,使演出被迫停止 。据说,现在当地仍有“北门街不唱陈世美 , 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俗话 。“奸臣”潘美委屈多 在传统剧目“杨家将”中,潘美以大奸大恶的形象出现 , 他陷害忠良,卖国求荣,成为与南宋秦桧不相上下的奸之大者 。然而 , 历史上的潘美却不是这个样子 。据《宋史》,潘美生于925年,卒于991年,是大宋王朝的开国名将 。潘美行武出身,直接参与了拥立赵匡胤称帝的陈桥兵变 。在宋王朝建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开国诸将的兵权 。但有一个人例外,此人就是潘美,由此可见,赵匡胤对潘美信任到了何种程度 。其后,潘美南征北战,为宋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灭南汉、灭南唐,潘美皆为主力 。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 , 辽军以十余万兵力大举入侵北宋,宋兵分东西两路迎击敌人 。东路由名将曹彬统帅,西路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主、应路行营都部署杨业为副 , 又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为护军 , 与辽兵接战于朔州 。在这几人之中,王具有特殊的身份 。他是随军护军,有直接上书皇帝的特权,负有为朝廷提供军情的责任,因此,他不是统帅的下属,而是皇帝安插在边关的耳目 。统帅对他也不敢不敬三分 。而杨业的身份也有些特殊 。杨原为辽国盟邦北汉刘氏政权的大将,曾经受到北汉皇帝刘崇的宠信,后来才归降大宋 。虽然归降以来也战功赫赫 , 可他毕竟不是根正苗红,受到蔑视和排挤也在情理之中 。很显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 北宋边关几位主要将领各怀心事 。护军王邀功心切,便令副帅杨业进军,杨业明知出兵必败但却不敢违抗命令 。一边是副帅,一边是皇帝派来的护军,潘美自然只有装聋作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听任杨业出战 。后来发生的一切就和舞台上的故事有点接近了,杨业战败被俘,绝食三日而亡 。杨业生得平凡 , 死得伟大,这是一个出身贫寒的悲剧英雄 。然而在他死后,杨业的人气却达到了最高点 , 成为民间讴歌的对象 。而大宋王朝的开国元勋潘美却阴差阳错地被推上了被告席,成为陷害杨业的小人 。开封市里至今还有两湖,一清一浊 , 清者被人唤作杨家湖,浊者自然是潘家湖 。你看,有时历史就是这样无情而又蛮不讲理 。包拯未当宰相 传统戏中,包公经常被称为“包相爷”,其实包拯从来都没有做过宰相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联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 。从宰相制度的兴废看,其起源甚早,而且复杂多变 。其演变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 即萌芽期、创立期、鼎盛期、调整期、衰落期 。宋朝处于宰相制度的调整期,正副宰相同设,多相并行,编制也不固定 。很明显,“多相并行”的目的在于分散相权 。北宋前期,中书门下的长官为正宰相,亦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宰相称“参知政事” 。后来参知政事与正宰相基本无差别 , 使正宰相事权更为分散 。宋太宗后,一相四参或二相二参是常事 。但宰相初度无论怎样调整 , 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都无法得到彻底解决 。因此,在宋朝,在文武百官心目里 , 宰相之职近于鸡肋,食之无味且有些危险,弃之却心有不甘 。包拯是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 。宋景祐四年(1037年) , 任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后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 。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 , 又改监察御史 。包拯曾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朝野为之震动 。嘉祐元年(1056年)十二月 , 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 。他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敬仰 。宋嘉祐六年(1061年) , 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 。很显然,包拯担任过的最高行政职务是枢密副使,也就是枢密院的副长官 。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 。因此,虽然包拯没有担任过宰相职务,但其担任的枢密副使也可称为副宰相级别的官职 , 被后人称为“包相爷”也不算太错 。

陈世美比喻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陈世美比喻什么样的人】以上就是关于陈世美比喻什么样的人的全部内容,以及陈世美比喻什么样的人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