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圣寺|杨万里一路歌声过宁国( 二 )


满路花枝未见莺。
上到峰头千嶂合,
下临岭脚一溪横。
山寒入骨冰相似,
冰杀人来却道清。
又赋诗《登奉圣寺千佛阁》四首:
一只奇峰入眼中,
看来只只是奇峰。
好山道是无重数,
少说青苍十万重。
远山细腻近山粗,
别处求粗也则无。
更向远山山外看,
教君病眼一双枯。
长诵悬崖置屋牢,
此诗此阁晚相遭。
阁中未觉高低在,
下到山门始是高。
何许飞来双白鸥,
碧山贴出雪花浮。
倚栏只管移床立,
看到双鸥没处休。
他的诗真实地记录了白云山风景的优美和奉圣寺的雄伟壮观。
次日清晨登临白云山,赋诗《宣歙道中》曰:
天斋玉立万孱颜,
三日深行紫翠间。
便是昨来千佛阁,
望中见此两州山。
诗家寒刮少陵骨,
宫样高梳西子鬟。
秪好遥看莫登览,
今晨登处鬓都斑。
杨万里叙述了三日来所见到的宁国美景,以及清晨冒着料峭的春寒登上山顶时的情景。
杨万里在宁国县城,拜访了同朝为官的兵部侍郎虞俦,他对虞俦的人品和诗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之间经常有书信交流、往来。杨万里昔日寄诗如下,《谢淮东漕虞俦老宝文察院寄诗》二首:
诗吸三江卷五湖,
雕琼为句字为珠。
前身谢守吟澄练,
今代世南行秘书。
獬豸峨冠久尘醭,
星辰听履郎须臾。
夜来飞入东园去,
梦里分明觉后虚。
鵷行接翼复分襟,
酒病诗愁老不禁。
十载江湖千里月,
一生金石两知心。
悼亡君有安仁戚,
归隐侬为梁父吟。
早晚故人天上去,
未应廊庙忘山林。
虞俦,字寿老,宁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元年(1163)举进士,仕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任太学博士、国子监正、监察御史、出使金国,迁兵部侍郎(诚斋诗中称其为“虞军使”),为政清正廉洁,工诗文,平生喜爱白居易诗,著有《尊白堂集》24卷,《四库全书》收其诗4卷,文2卷。虞俦答谢万里赠诗,题《谢杨诚斋寄诗》二首,对杨万里的诗词进行了赞美,同时对杨万里的品德和才学进行了高度赞扬。从“江西此去传新派”可知,杨万里是到江西去任职或公干。
在宁国县城,杨万里又赋诗《过宁国县》曰:
薄日烘云未作霞,
好峰怯冷著轻纱。
绝怜山色能随我,
政用花时不在家。
骑吏那愁千里远,
牡丹各插一枝斜。
细看文脊空多肉,
不似青阳看九华。
杨万里离开宁国县城后,向西南行去,到宁国县云门乡蟠龙村(今属竹峰街道桥头铺村),咏《紫牡丹》一首:
岁岁东风二月时,
司花辛苦染晴枝。
夜输百斛蔷薇水,
晓洗千层玉雪肌。
寒食清明空过了,
姚黄魏紫不曾知。
春愁蹙得眉头破,
何处如今更有诗。
宁国蟠龙牡丹栽种历史久远,素有“北洛阳,南宁国”之称。从诗中可知,宁国的山美水美,牡丹花更美。
杨万里,一路向西南进发,到云门乡桑树坑、茶树茶坑(今属甲路镇枫山村,两村之间距离仅2公里,均为古老村落)时,写下《桑茶坑道中》八首:
蚕麰今岁十分强,
催得农家日夜忙。
已缚桁竿等新麦,
更将了木撑欹桑。
晴明风月雨乾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著,
一牛吃过柳阴西。
两边山束一溪风,
尽日行程在井中。
犹喜天围能里许,
井中那得个宽通。
山根一径抱溪斜,
片地才宽便数家。
漫插漫成堤上柳,
半开半落路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