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少年对世界深情何曾相似|此刻夜读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 , 一篇美文 , 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
|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少年对世界深情何曾相似|此刻夜读
本文图片

自从2009年 , 黄永玉老先生开始在《收获》连载《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开始 , 那种不急、耐心、从容的文风就注定了这是一部漫长的“长河小说” 。 之后 , 连载的文字先后推出了《朱雀城》《八年》两部 , 主人公序子的人生从少年转入青年 , 踏上了真正的社会之路 。
这部小说 , 是黄永玉在“停不下来”的怀念里 , 唤回沈从文的方式 , “他想象中最直接的读者对象 , 是他的前辈 , 表叔沈从文”;而这条“无愁河” , 同样滋养着后辈的读者 , 它潜藏着一股成就人的力量 。
|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少年对世界深情何曾相似|此刻夜读
本文图片


沈从文与黄永玉在“罐斋”家中(左)
沈从文与黄永玉在北京 / 冯至摄(右)
|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少年对世界深情何曾相似|此刻夜读
本文图片

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 , 会怎样评价?
曾推出《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传记的评论家张新颖也写过十几篇围绕“无愁河”的文章 , 近期集结成书 , 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 , 正是《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 。 借由这些文章 , 张新颖探讨了几代写作者与其所身处的时代的关系 , 以及他们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激发出来的智慧和能量 。 关于书名 , 作者说 , “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 , 这个假设 , 却有着极其现实的重要性 , 不是对于已逝的人 , 而是对于活着的人 , 对于活着还要写作的人 。 ”或许读者看完这本书 , 也会生发更多的解读 。
今天夜读 , 为大家带来其中一篇《少年多谢相遇的世界》中的部分文字 。
少年多谢相遇的世界
——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
路线和年龄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第二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二〇一六年) , 翻开来是一张手绘地图 , 标着:“哈哈!这八年!”——从一九三七到一九四五年 。 这一部就叫《八年》 。 图上的红线 , 连接起一个个地方 , 划出了一个少年的“道路”;现在出版的是上卷 , 这张图上的路线 , 暂时只看到这么长就可以:
|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少年对世界深情何曾相似|此刻夜读
本文图片

十二岁的序子 , 离开家乡朱雀城(凤凰) , 到长沙一二八师留守处找爸爸;又随留守处经武汉、九江等地 , 迁往师部所在的安徽宁国;适逢一位远房二叔从师部回集美学校 , 序子就跟着二叔 , 经杭州、上海 , 坐船到厦门 , 考入集美初中;未几 , 日军攻打厦门 , 学校迁往安溪 。 厦门、安溪集美学校的生活 , 是描述的重点 。 但序子“异类”的行为 , 使他不得不离开安溪集美 , 另转入德化师范学校;德化待的时间更短 , 仓促逃离后 , 在同学老家过了个温暖的年 , 即往泉州浪游而去 。 这个时候的序子 , 十五岁 。
喜欢“全世界”
序子对新鲜事物、未知的世界 , 怀有强烈好奇 , 他的心态时刻敞开;而且 , 那样小的年纪 , 就有平和得惊人的理性 。 譬如 , 路经上海 , 初来乍到 , 耳闻目见 , 一定有诸多不习惯 , “不过序子心想:讲老实话 , 我并不怎么讨厌它 。 大凡一种新东西来到眼前 , 都有点心虚 , 有点恨 , 有点对立 , 有点自危 , 混熟了 , 其实是好东西 , 用不着那么紧张的 。 新朋友也是这样 , 以为随时会扑上来 , 其实不会 。 ”“上海那么大 , 新东西多得来不及怕 , 来不及看 , 来不及喜欢 。 ”(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