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协会|钱塘江·艺术面孔丨辛苦写字的人( 二 )


何来胜不拘小节,喜欢写大字,字里行间透露出阳刚正气、大美神韵。学书20余年,他早已给自己贴好了“标签”。
对于书写的内容,何来胜喜欢抄写那些优美的字句,比如刘禹锡的“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又如陆放翁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他的书风一直在变。较之10多年前带有北碑意味的书写风格,现在圆润了许多。他说:“风格的确立是一个自觉渐变的过程,艺术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行进
不断变化的,除了书风,更是年月。风格只是手法体现,更内在的是人生体验。2019年底,作为引进人才,他调入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除了从事创作之外,给学生上课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书法家协会|钱塘江·艺术面孔丨辛苦写字的人
文章插图

何来胜书法作品
工作室的墙上,贴着一张大大的课程表。两周上课、两周外出考察、三周艺术实践……时间在缜密的格子中,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去年疫情初期,正值他上任新岗位。学校疫情防控严格,只能网上授课。他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是在工作室完成的。
当时上课是什么样的感觉?“上网课是件新鲜事,之前没有接触过,蛮有趣的,”何来胜笑说,“自己不会连电脑,这些都是爱人给我准备的。”他爱笑。这一笑,也就不知道是自己可爱,还是跟学生们相处这件事可爱了。他的确很享受这样的体验。
也许艺术家就是需要不同的人生体验,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时间往前,1994年从绍兴到中国美术学院上学,而后回炉深造读研、读博;2004年到绍兴画院工作,15年后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人生和灵感,都在不断行进中。
这种行进,正如他说,虽然整个创作的过程非常磨人,但仅仅就拿笔的动作而言,很快就能结束,因为笔是一直在动的。笔触是情感的表达,当灵感勃发的那一刻来临时,笔是留不住的。
4月中旬,何来胜将奔赴新昌组织一场全省书法家协会隶书研修班。培养书法骨干、壮大书法浙军队伍是省书协一项重要工作。他说:“相对楷书、行书等字体来说,浙江书法圈隶书相对是薄弱环节,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希望通过此类活动,能够补短板促发展。”
写字功力是一种积累,长年累月地练习,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笔性精进最好的途径。“学书练书,向来就是最磨砺心性的,这是一件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情,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天赋。”对此,何来胜悟得通透。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