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红栏三百九十桥,胡儿能唱琵琶篇,白居易和唐宣宗的诗出律了吗?

前言
初唐到盛唐 , 格律诗体制渐渐完备 。 特别是五言六韵的排律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 , 因此诗人们作律诗 , 大多严守律诗的规则 。
我们今天学习律诗 , 自然多以唐诗为典范 。 不过 , 也有一些唐诗看上去似乎是出律了 , 而且明显不是故意作拗体使用 。
例如白居易七律中的:红栏三百九十桥 , 平平平仄仄仄桥 。 又如唐代李忱的七律:胡儿能唱琵琶篇 。 平平平仄平平平 。
这是诗句是出律了吗?
一、胡儿能唱琵琶篇
唐宣宗李忱chén装傻充愣三十年 , 熬过了一个哥哥(唐穆宗)和三个侄子(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 , 骗过了一众宦官(误以为他好摆布) , 终于在36岁当上了皇帝 。
继位以后 , 唐宣宗想起在洛阳养老的大诗人白居易 , 据说他想召回白居易作宰相 , 可惜白乐天刚刚去世了 。 惊闻这个消息 , 李忱不胜感慨 , 作了一首七律《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 , 谁教冥路作诗仙 。
浮云不系名居易 , 造化无为字乐天 。
童子解吟长恨曲 , 胡儿能唱琵琶篇 。
文章已满行人耳 , 一度思卿一怆然 。
学习格律诗朋友们 , 可能会注意到 , 第40字“ 琵”是不是出律了?
胡儿能唱琵琶篇 。 平平平仄平平平
这首诗第六句不是三平调了吗?
关于这个“ 琵”字的用法 , 其实白居易就曾经用过 ,《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四弦不似琵琶声 , 乱写真珠细撼铃 。
指底商风悲飒飒 , 舌头胡语苦醒醒 。
如言都尉思京国 , 似诉明妃厌虏庭 。
迁客共君想劝谏 , 春肠易断不须听 。
“ 琵”一般都用作平声 , 这里似乎也是三平调了 。
四弦不似琵琶声 , 仄平仄仄平平平 。
但是 , 根据宋人的研究 , “ 琵”在这里是可以当作入声用的 。
唐·白居易|红栏三百九十桥,胡儿能唱琵琶篇,白居易和唐宣宗的诗出律了吗?
本文图片

二、琵 , 平声作入声
在洪迈《容斋随笔·卷第一》中 , 提到了几个平声作为入声使用的例子 , 其中就专门说到这个“ 琵”字:
白乐天诗 , ......以琵字作入声读 , 如云:“四弦不似琵琶声 , 乱写真珠细撼铃” , “忽闻水上琵琶声” , 是也 。 《容斋随笔·卷第一》
清朝乾隆年间文学家何文焕认为 , 唐宣宗的“ 琵”当作入声用 , 就是学习的白乐天:
宣宗吊诗 , 盖即用乐天字句 。 《历代诗话索考》
由此可知 , 白居易的“四弦不似琵琶声” , 不是:仄平仄仄平平平 , 而是:仄平仄仄仄平平 。 而唐宣宗的“胡儿能唱琵琶篇” , 不是:平平平仄平平平 , 而是平平平仄仄平平 。
按照宋人的研究 , 这两句诗 , 都是符合格律要求的 。
唐·白居易|红栏三百九十桥,胡儿能唱琵琶篇,白居易和唐宣宗的诗出律了吗?
本文图片

三、司 , 平声作入声?
在《容斋随笔 》中 , 洪迈还提到了几个例子 , 一个是“司”这个字的用法:
白乐天诗 , 好以司字作入声读 , 如云:“四十著徘军司马 , 男儿官职未磋跎” , “一为州司马 , 三见岁重阳” , 是也 。 武元衡亦有句云:“唯有白须张司马 , 不言名利尚相从 。 ” 《容斋随笔·卷第一》二十九则
四十著徘军司马 , 出自白居易的七律《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
谁能淮上静风波 , 闻道河东应此科 。
不独文词供奏记 , 定将谈笑解兵戈 。
泥埋剑戟终难久 , 水借蛟龙可在多 。
四十著绯军司马 , 男儿官职未蹉跎 。
一为州司马 , 出自白居易的排律《九日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