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古代书画上的题字与印章,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
前言: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古代的古董字画,会发现往往一幅作品上又有很多除了作者之外的题字与印章。这些题字与印章都是后来的收藏者人手来一下,以至于一幅作品上密密麻麻全都是,尤其是史上的乾隆皇帝,属于他的印章数不胜数,遇到喜欢的题一次还不够,那这种在书画上题字印章的习惯是怎么兴盛起来的呢?
文章插图
宋代之前,作品未有题字要了解书画上这些题字与印章,先要了解“题”“款”“跋”,一般在作品的前边写的这些文字,称之为“题”,像是一幅画上前边写的诗文这种。而在作品前边写的年月日、名字这种称之为“款”,这两种一般都是会写在作品的前边。而写在作品之后的,就是被称之为“跋”,一般都是用来说写作的经过或者是对这幅作品的评价。我们将其统称为题跋。一般是随着一幅作品经手收藏的人越来越多,“题跋”的人也就随着越来越多,因此书画上的题字和印章也就多了。
文章插图
在唐朝以前,广大的文人们也喜欢对一些绘画作品进行评价,但是这时候的文人们几乎不会直接题字在作品上,而是选择在另外一张纸上进行评价。在宋朝之前,没有在画作上题款的这种行为,即使是有的作者想要进行题名,也会在很不起眼的一个角落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而已。那这种题跋之风是怎么盛行起来的呢?争相模仿,题跋盛行在北宋时期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书画大家苏轼,苏轼在绘画以及书法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在别人都将题名写在不起眼的角落、作品背面、或是直接不写的时候,苏轼的题名格外的与众不同,他的作品在落款时就喜欢用行楷,写的还特别显眼,甚至光写个名字也不满足,有时候还得写上评语,遇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名也会写上三五行评语。
文章插图
苏轼的才名在北宋不必多说,宋朝中期的文坛领袖、八大家之一,是当时名震天下的大文豪,无数的文人都是以苏轼为榜样,他的所作所为,自然而然的有着一大批“忠实的粉丝”去进行模仿。据《画塵》记载:“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隐之石隙……后来书绘并工,付丽成观。”《画塵》随着越来越多的文人去进行模仿这种题跋,题跋也成为了文人之间的一种习惯。到了元代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在作品上行大楷,后边再加上评语,虽然人们觉得这些评语影响了作品本身,但是有了这个评语以后,也有了另一种的风雅,于是在元代时题跋之风盛行。
文章插图
书画一体,文人寄情也是有了这种题跋之后,书与画逐渐结合成为了一体,其实最早的时候,画就是一幅画,书就是一副书,二者是并不结合的。其实书画的结合也是一种必然,文人中的画家本身的文字功底肯定是很扎实的,将最好的都留在自己的作品上也是一种人之常情。另外,在元朝的时候,文人士大夫们并不是很受重视,即使是科举也是后来重新开启的,整个元朝的历史中科举的次数不过才区区16次。文人士大夫们得不到重视,因此只能寄情于诗画歌赋之中,以此来抒发心中的郁闷。也是这个原因,书画在元朝得到一个相当繁荣的状态,理所当然的题跋也随着书画的繁荣更加盛行起来。
文章插图
随着题跋的兴起,书画的作者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自己的作品会被他人收藏以及题跋,所以元朝的文人在作画的时候,就给作品上给后人留了题跋的空间,而且题跋也成为了在创作时,作者需要考虑的画面构图的一部分了。感谢读者阅读,欢迎关注。参考文献《中国画题款艺术》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古琴|新展预告|年度大展,走进古琴的文化空间
- 汉魏洛阳城!汉魏洛阳城考古取得新发现:确认宫城显阳殿、显阳殿宫院、永巷等遗址位置
- 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举行“古籍里的春联” 发布暨春联书写活动
- 锦鲤抄#初中生最爱听的3首“古风歌曲”,特别最后一个,堪称学渣“福音”
- |一夜暴富不是梦!价值200万!因捡漏而发财的古钱币!
- 珍宝$千年古墓被光顾,盗墓贼少挖5厘米,却错失10吨珍宝
- 市场|老徐鉴茶第490期:千家寨古树茶苦涩味重,茶味薄?茶的特性?还是用料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