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之薰】关于寅恪先生的书|李荣
本文图片
[南风之薰]是李荣在笔会的专栏
【|【南风之薰】关于寅恪先生的书|李荣】知道陈寅恪先生的名字 , 最早是在读中学的时候 。 那时候先祖父虽已入晚年 , 但在最后的几场大病之前 , 精力还比较充沛 , 能够自己时不时地去福州路的几家上海最主要的书店去走走看看 。 一次大约是看到了报纸上的报道 , 寅恪先生的文集 , 历经浩劫 , 终于要在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了 。 先祖父便兴冲冲地专程跑去福州路的古籍书店 , 买回了文集中率先出版的首册——《寒柳堂集》 。
我当时还是一个中学生 , 却已养成了乱翻书的习惯——这到底是一个好习惯 , 还是坏毛病 , 直到如今自己依然弄不明白 , 也只能由它去了 。 记得先祖父那时在自己睡觉的床靠墙的边沿 , 放了一排随时可以取阅的书籍 。 《寒柳堂集》刚买回来的时候 , 便放在这一排书籍里 。 上海古籍版的那一套书的封面 , 实在做得好 , 蓝色叶纹的底子 , 看着十分悦目 。 我便忍耐不住那个乱翻的习惯 , 趁着先祖父阅读的间暇 , 便拿过来看 。
寅恪先生的文章 , 对于中学生的我当然是距离相隔得较远 , 当时只留下粗略的印象:一个是竖排繁体 , 而且遇到诸如引文文本卷数的那些数字 , 一律都是汉文大写的壹、贰、捌等的数目字;二是凡有论述 , 必有多方的引证 , 然后出以“寅恪案”的案语 。 这种地方 , 当然是小处 , 不足道 。 但是后来有关寅恪先生的东西读得多了 , 知道他对于中国的“本来文化”的感情是极深的 , 即使是一般人觉得不足道的竖排的版式和繁体文字 , 都是看得极重 。 寅恪先生生前对于出版社和家属曾有郑重的叮嘱 , 自己的著作如要出版 , 竖排繁体是基本条件 。 寅恪先生的这一份文化感情 , 大部分的人们都能理解 , 但也有个别的出版者却有“触碰文化老人这一自订的文化底线”的冒险情绪 , 非“反其道而行之”不可 。 由我不广的见闻 , 前有一二十年前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文化名人学术随笔丛书中的寅恪先生一册 , 出以横排简体 , 家属抗议 , 后续才未见重印;最近几年寅恪先生著作版权到了期限 , 成为公版书 , 又有一家出版社有了“冒险”的冲动 , 出了整套橫排简体的寅恪先生全集 , 家属当然仍是大不以为然 , 而真正爱读寅恪先生书的人们 , 也依然视上海古籍版为寅恪先生著作的通行标准版本 。
先祖父的那一册《寒柳堂集》 , 引动了我后续购买了这一套文集的大部分其他书册 , 只缺少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以及蒋天枢先生编订的那一册寅恪先生的编年事辑 。 后来随时留心 , 买到了《隋唐制度》的民国重庆商务版的旧版以及编年事辑的重订本 , 算是“补齐”了 。
本文图片
所有这些里头 , 觉得最可郑重的仍是那册《寒柳堂集》 , 一方面是先祖父留下的书 , 一方面 , 它也是我得以结缘寅恪先生高文大章的起头啊 。 每一次翻开《寒柳堂集》 , 首先看到的就是《论再生缘》 。 这一篇考据文章的考据功力 , 记得曾经引发了郭沫若先生的“竞赛心” 。 他认为寅恪先生是一位老派的学者 , 却能够注意弹词这样的民间通俗作品 , 而且能够在这样的民间文艺中调动引申出有清时期有才情的女性的史料 , 平等地看待女性的才能 , 体现出广博的史学眼界和研究的功夫 。 沫若先生甚至借用了当时“赶英超美”式的时代用语 , 号召新一代的历史工作者制订几个“五年计划” , 在资料的占有上赶超陈寅恪 。 如今回看这样的“豪言壮语” , 对于沫若先生只能报以“受时代限制”的叹息 , 对于寅恪先生却是更为钦佩了 。
- 桃花源&有舍有得,不负不欠
- 网络|【爱伦“混”世心语】面对八风的历练
- 冯恩昌|【临朐印记】冯恩昌:?听琴与写诗
- 祭祀坑#河南殷墟王陵区新发现460多座祭祀坑
- 乐·观空间@组图:“乐·观空间”首展开幕 展现“一老一小”特色文化的交融和传承
- 广西|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 三星堆|二里头的罕见玉器竟来自三星堆?
- 骨法$晏本立/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白羊座|脉脉潜行,林凡不惑
- 日心@达芬奇为何被质疑是穿越者?你看他当年的手稿有多超前,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