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数字怎么写的

1.1~10古代数字的不同写法有两种写法 , 如下:
第一种写法:一 , 二 , 三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第二种写法:壹 , 贰 , 叁 , 肆 , 伍 , 陆 , 柒 , 捌 , 玖 , 拾 。
扩展资料:
其他国家1到10的古代写法:
古代罗马: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
意大利:UNO,DUE,TRE , QUATTRO,CINQUE,SEI,SETTE, OTTO,NOVE,DIECI 。
葡萄牙:um/uma,dois/duas, três,quatro,cinco,seis,sete,oito,nove,dez 。
俄国:один , Два , Три , Четыре , Пять , Шесть , Семь , Восемь , Девять , Десять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中国古代数字
2.古人是怎样写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 , 这10个字阿拉伯数字 , 现代几乎每天都少不了与它们打交道 , 再熟悉不过了 。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 , 在中国古人的笔下 , 这个10个数字古今的写法并一样的 , 甚至完全不同 , 今天看了像天书 , 不是特别说明 , 根本不会认为是阿拉伯数字 。1949年后 , 在考古中至少有两次发现 , 证明了这一点 。
阿拉伯数字 , 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 而是印度人发明的 , 应该叫“印度数字”;但因为欧洲人是从阿拉伯人那来学来的 , 所以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 现代金融界全球通行的阿拉伯数字结构是欧洲人的改进型写法 。阿拉伯数字最早在何时传入中国?目前并无确证 。
但已知的 , 先后有两次:第一次在公元八世纪初的唐代 , 传入了中国 , 不久即失传;第二次大概在13到14世纪的元代 。但中国古人对这些数字并不感兴趣 , 还是觉得一横二横三横好用 , 拒绝使用这些“洋字码” , 真正得到正式推广运用 , 距今仅一百余年 。
新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阿拉伯数字 , 就是在元代 。1956冬 , 在陕西西安东北角发现了斡耳垛元代西王府旧址 , 1957年春 , 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对这个遗址进行了勘查 。
在夯土台基中发现了五块基本相同的方形铁板(见下图) , 长宽各14.2厘米、厚1.5厘米 , 其中四块铁板系放在两块方石(石函)之中 。这五块铁板上面 , 便铸有阿拉伯数字 , 古代数学史专家李俨当年曾就此进行了细致的考证 , 认为这便是古人所说的“阿拉伯幻方” , 上面就是阿拉伯数字 。
不久 , 李撰写了一篇《拉伯数码字传到中国来的历史》论文 , 发表在1957年10月号《数学通报》上 。古人是这样写阿拉伯数字的 图:1956年西安发现的“阿拉伯幻方” , 上面的数字换成现代是这样—— 古人是这样写阿拉伯数字的 幻方 , 也叫纵横图 , 它的特点是将是n2个数字排成正方形 , 为n个 , 使纵行、横行和对角线斜线上的数字的总和都相等 , 六纵六横的幻方 , 又叫“六六图” 。
在西安发现的阿拉伯数字是元代人写的 , 十多年后 , 又发现了明人笔下的阿拉伯数字 。发现地点 , 竟然就在靠10个阿拉伯数字吃饭、影响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市陆家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