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曹植,才高八斗的文学青年,也是李白的偶像( 二 )


依曹操之精明,肯定不会选他当世子,要说喜欢,也只是停留在喜欢他的文学层面上,就如同唐玄宗喜欢李白,于政治,于官场,如李白这类的文人简直就是白痴,要是真让李白来管理一方土地,谁知道会弄个啥乱象出来。
自古废长立幼就是取乱之道,曹丕不仅是现存的嫡长子,而且在政治敏感度上,比曹植更适合做君王,何况他周围的一帮人是曹真和司马懿,以及陈群等等,都是都是曹魏二代的肱股之臣;反观曹植倚重的是哪些人呢,都是些如杨修一类的文人,何以成事。
《七步诗》,这个记载于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不仅让曹植获得了满满地同情,也让曹丕寡恩的形象大得彰显,其实只要过过脑子就会知道,这绝对是个子虚之事。
屈原|曹植,才高八斗的文学青年,也是李白的偶像
文章插图
要想将曹植置于死地,随便安个啥罪名都可成立,最简单的是安个谋反罪,一切便结束了,为何曹丕还要用曹植最擅长的写诗长项来为难他,这不是自取其辱吗?所以,必假无疑。
曹植作为才华出众的贵公子,生活自是富贵豪华,他斗鸡走马,宴饮多暇。其《斗鸡篇》有云:“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李白《将进酒》的“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反映的正是他的生活状态;这样一个公子哥儿,如何能同心思缜密的曹丕来争位,怎么想也是不可能的嘛。
自古皇家冷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曹丕实在不能算是个残暴的皇帝,把曹丕说成天性凉薄、手足相残的代名词是没有道理的,他对于自己没有威胁的曹植来说,还算是温柔了;但他却是个著名的小心眼子,总是不按常理出牌,也总想着法的让曹植不爽也是实情,因而,在曹丕的打压下,曹植过得很是郁闷。
曹植同甄宓的关系是其生平的又一大热点,这叔嫂之恋历代都是吸睛之事,更何况一个是天下第一大才,一个天下第一美人,此事的起因便是曹植写有《洛神赋》,于是后世便将甄宓定义为洛神,从而认证二人之私情。
屈原|曹植,才高八斗的文学青年,也是李白的偶像
文章插图
甄宓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是曹操攻占邺城后,被曹丕掳去,此事于史书有明确记载,“太祖之入邺也,帝为五官中郎将,见袁熙妻中山甄氏美而悦之,太祖为之聘焉,生子叡。”
这甄宓不仅美貌,而且颇有文才,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同曹植当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二人所写诗歌中,如果硬要扯到一起来看,也能看出些暧昧的意思,但这前提是要生拉硬拽地放在一起,而二人所写或抒发的情感对象完全是风马牛的话,那就只能说明是一种臆测了。
《洛神赋》是曹植最著名的作品,那首后人臆造的《七步诗》除外,当时的他去觐见曹丕回封地,经过洛水,思绪飞扬,恍惚间似看见一位绝色女子从水中踏歌而来,须臾间又消失在远方。
从人言,此为伏羲的女儿宓妃,由于溺死于洛水,遂为洛水之神,曹植闻后久久在洛水边徘徊,然而女神终不再现,怅然若失间,《洛神赋》便吟将了出来。
这便是后人说曹植因思念嫂子甄宓而作《洛神赋》的由来,举证倒也很是有理,因为此赋原名为《感甄赋》,从名字上看当然是写给甄宓的,这就如同有人从屈原的作品中看出他同郑袖的关系一样。
屈原|曹植,才高八斗的文学青年,也是李白的偶像
文章插图
其实这是误解,“甄”者“鄄”也,指的是鄄城,是当时曹丕给曹植的封地,曹植于是借“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这就说明,此赋是写给曹丕的,感谢的是这位小心眼兄长没对他下狠手,亦暗喻君臣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