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李叔同《送别》写给女友还是男友?原文、注释、解析、写作手法

李叔同《送别》原文:
李叔同|李叔同《送别》写给女友还是男友?原文、注释、解析、写作手法
本文图片

长亭外 , 古道边 , 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 , 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 , 地之角 , 知交半零落 。 一壶浊酒尽余欢 , 今宵别梦寒 。
长亭外 , 古道边 , 芳草碧连天 。 问君此去几时还 , 来时莫徘徊 。
天之涯 , 地之角 , 知交半零落 。 人生难得是欢聚 , 唯有别离多 。
李叔同:
纵观李叔同的一生 , 可谓传奇与神奇 , 可称全才更是奇才 。 其父辈曾富甲一方 , 年近花甲之岁与小妾才生下幼子李叔同 。 5岁时其父离逝 , 往后接受良好的教育 , 加上天资聪颖 , 诗书画样样精通 , 但处在上世纪初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年代 , 少年不得志 , 一腔热血和才华而无法施展 , 可以说整天花天酒地 , 纸醉金迷 。 后终于在迷茫中远渡日本留学艺术 , 以求艺术救国化人 , 学成回国从事绘画、音乐等教育工作 。 也只有在此期间算是充实的人生 。 也由此开创了美术、西洋音乐等先河 , 被后人称为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 , 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
李叔同《送别》写给谁的:
李叔同|李叔同《送别》写给女友还是男友?原文、注释、解析、写作手法
本文图片

在1912年的春天 , 33岁的李叔同从天津去上海任教 , 后面加入了当时的文艺团体“城南文社” , 也因为诗词的切磋与热爱 , 结识了许幻园、张小楼、蔡小香和袁希濂 , 并且义结金兰 , 成了“天涯五友” 。 平日的诗词文章交流 , 也让他们的友情逐渐紧密 , 可以说是一生的挚友了 。
也是同年应人邀请 , 赶赴杭州任教 , 为了告别挚友写下了经久不衰的《送别》 。 准确地说 , 应该是写给“天涯五友”之一的许幻园的 。 因李叔同加入“城南文社”之后 , 许幻园非常钦慕他的才华 , 便邀请他搬到自己家住 , 也就是城南草堂 。
可想而知 , 李叔同与许幻园的友情肯定比其他三人要浓一些 , 所以在离开上海时写下《送别》 , 以表内心的不舍 。
李叔同《送别》注释:
芳草:即香草 , 亦用来比喻忠贞、贤德之人 , 来源自屈原《离骚》之“香草美人”意象 。
残:残缺、残破 , 这里用来形容笛声稀落 。
零落:这里用来形容旧时知己、好友各自天涯 , 难以寻觅 。
壶:又作“斛”“瓢”
尽:完结 , 消解 。
李叔同《送别》解析:
李叔同|李叔同《送别》写给女友还是男友?原文、注释、解析、写作手法
本文图片

此词读来朗朗上口、意味深长 , 和曲唱出更是情意绵绵、凄凉唯美 。 此词词风朴实无华 , 虽全词无一句千古名句 , 但整体意象堪称 , 一气呵成 。 开头写离别之景时 , 仅用一个段落二句23个字就把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垂柳、残笛、夕阳、群山、天涯地角等行云流水般描述透彻 , 马上给人创造出一个分别的全景图 。
这种古朴的意境 , 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功底 , 是不可能达成的 。 这些景物景象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见的 , 可以说任何一个景物景象中都蕴含着浓浓的离愁 。 李叔同将这些景物景象集中地表达于一首词中 , 以一种特殊声音的冲击力 , 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思念的心弦 , 成为国人送别、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
“长亭” 。 亭者停也 ,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 , 五里设一短亭 , 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 , 分别是“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 , 长亭古道已经和离别、送别等同 , 不仅仅是个地点 , 更代表着一种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