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李叔同《送别》写给女友还是男友?原文、注释、解析、写作手法( 二 )


“古道” 。 古道是指古旧的驿道 。 古道者 , 古来人世跨空移时 , 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 , 纫忧缀乐之线 。 可见“古道”是穿越时空 , 一般意义的离别场所 。 北宋著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柳永 , 在“少年游”中“长安古道马迟迟 , 高柳乱蝉嘶”无不表现了词人的离别、凄凉和哀感 。 后唐代常出现在离别诗词中 , 此处“古道相送”正是表达的离愁!
“芳草” 。 孔子言《诗经》时曾说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命” , 成为了后人理解《诗经》另辟蹊径的一种方法 , 即以草木之性探索诗歌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和先民的情感意志 。 芳草 , 并不特指某一种草或是一种花 , 有时甚至是花草的总称 。 随春而生 , 沐夏而荣 , 临秋而萎 , 经冬而枯 , 因古代贬官左迁一般在春季 , 芳草就具有了离别的含义;离离青草 , 春风吹生 , 此去经年 , 故又有了怀人之意 。 唐·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 , 日暮掩柴扉 。 春草明年绿 , 王孙归不归 。 ”宋·李清照《点绛唇·闺思》“人何处 。 连天芳草 , 望断归来路 。 ”
“晚风” 。 晚来离别的风 , 总会多一些萧瑟 。 故唐·冯延巳在《浣溪沙·醉忆春山独倚楼》中云:“晚风斜日不胜愁 。 ”宋·王质在同一词牌的词中也有“细雨萧萧莫作秋 。 晚风杨柳冷飕飕 。 无言有泪洒西楼”之句 。 绿树亭亭携夕照,晚风吹掠鬓云偏 。 唐·杜牧《鹭鸶》惊飞远映碧山去 , 一树梨花落晚风 。 (被惊得飞了起来 , 映入远处山峰的碧绿色中 , 一树的梨花被晚风吹落)
“垂柳” 。 柳是古代送别诗中最常见的景象 , 这是因为“柳”“留”二音相谐 , 且柳枝依依 , 条条有情 。 古人又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 , 以柳相留 。 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折柳”赠别之风,尤其是在唐、宋朝时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为赠知别的代称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
“笛声” 。 笛子是古老的传统乐器 。 笛子的声调悠扬凄切 , 很容易让自己产生悲伤情绪;而箫声呜咽 , 更是烘托出了凄惨孤独的处境 。 笛声清远悠扬 , 断断续续 , 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回忆 , 勾起人们的离情别绪 。 笛声三弄 , 梅心惊破 , 多少春情意 —李清照《孤雁儿》;笛声依约芦花里 , 白鸟成行忽惊起 。 —潘阆《酒泉子》;折残杨柳应无数 , 趁离亭笛声吹度 。 —纳兰性德《菊花新》;芙蓉未折 , 笛声吹起塞云愁 。 —吴泳《上西平》;彩枕恨茫茫 。 笛声依夜长 。 —韩元吉《菩萨蛮》
“夕阳” 。 日之夕矣 , 牛羊下山 。 夕阳西下正是归家的时候 , 此时离别 , 更添凄凉 。 夕阳之后如果不是永夜,那么夕阳就是朝阳的缔造者 。 从这个角度说,夕阳并不是终点,只是另一个起点,代表着一种永恒 。 “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 。 ”描写夕阳的诗句;还有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 , 半江瑟瑟半江红” , 描写了落照在江水中的夕阳;“夕照红于烧 , 晴空碧胜蓝” 写的是红胜火的夕阳;“荷笠带斜阳 , 青山独归远”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夕阳 。 ”
“群山” 。 群山既是离人与送者之间的天然屏障 , 又是离别双方情深义长的见证 。 故而 , “群山”“远山”“山外山”等景象也常见于离别诗的句中 。 饯行送别 , 古代旅行习俗的一种 。 由于道路崎岖 , 水陆交通工具不发达 , 古人长途远行 , 或乘车船 , 或骑马步行 , 山河阻障 , 跋涉艰难 , 且露宿风餐 , 路上有各种危险 , 亲故分别 , 再见难期 , 故自先秦即有祭祀路神、然后登程之俗 , 其意在祈求一路平安 , 称之为“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