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源流史|《世界哲学源流史》古希腊古典时期哲学之一:发展与影响( 二 )


所以 , 黑格尔说它是"再没有比这个更高的唯心论了";中世纪后期的经院哲学就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思想为基础建立它那庞大的哲学体系的 。 但是亚里士多德的这个思想和他的其它一些根本思想是有矛盾的 , 所以亚里士多德是动摇于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的哲学家 。 亚里士多德是怎样推论出这个没有质料的纯形式——不动的动者的呢?这种学说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呢?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世界哲学源流史》古希腊古典时期哲学之一:发展与影响
本文图片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客观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 即使在希腊神话中也将世界和人类说成是生成的、运动变化着的事物 。 早期希腊哲学家带着明显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皆流 , 用"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样生动的比喻说明事物的不断运动变化;他提出事物的运动变化都要按照一定的逻各斯的学说;他又是开始比较深刻地认识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产生事物的根源的哲学家 。 所以 , 他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奠基人 。
而爱利亚学派却提出了静止的问题 。 他们认为人类理性所认识的是不变的"存在" 。 它是事物的本质 , 要在运变的现象背后去认识发现不变的本质 , 这种思想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是很重要的 。 他们的错误在于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本质和现象割裂开来 , 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才能认识不变的本质 , 感性认识所认识的只是变幻的假象 , 不是真理 。 由于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对立 , 运动和静止的问题就成为希腊哲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
在他们之后 , 无论是唯物论者或唯心论者 , 都力图将运动和静止结合起来 , 从变化中寻求不变的东西 。 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和原子论者以不变的物质性的元素、种子和原子来说明种种变化的事物和现象 。 但他们在辩证法方面落后于赫拉克利特 , 不懂得对立面的斗争是事物运动的真正源泉 , 因而他们不能真正说明如何由本身不变的元素产生运动变化的事物 , 解决不了事物的动因问题 。
另一方面 , 这时候出现的智者 , 一般讲来 , 他们在政治上代表了当时的民主势力 , 反对旧的传统 。 在理论上 , 他们主张以人为中心的相对主义 , 反对旧的奴隶主贵族和宗教的绝对权威 。 他们和爱利亚学派相反 , 重视感性认识而贬低理性认识 , 以至于像高尔吉亚那样达到否认"存在" , 即使有"存在"也不可知 , 即使知道了也不能说这样三条结论 , 成为西方哲学史最早出现的不可知论和怀疑论 。 他们实质上也是只承认运动变化的绝对性而否认相对的静止 。 他们以相对主义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 , 成为古希腊最早出现的有主观唯心论倾向的哲学 。
苏格拉底想维护客观真理 , 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和怀疑论 , 孜孜以求事物的普遍定理 。 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 又接受了巴门尼德的思想 , 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理念 。 不过他修正了巴门尼德的某些思想 , 将巴门尼德所说的唯一的"存在" , 变成许多不同的理念 , 而且理念和具体事物的关系 , 也不是绝对对立的 , 它们不过是在真实性的程度上有高低不同的差别而已 。 这是在唯心论的立场上从变化中寻求不变的东西 。 理念既然是不变的 , 它怎么能成为运动变化的事物的原因和本质呢?
从苏格拉底开始将目的论思想引入哲学 , 柏拉图的理念既是事物的形式 , 又是事物追求的目的 , 事物的运动就是要追求(模仿)那绝对完善的目的——理念 。 亚里士多德从这方面发展了他们的思想 , 提出了形式因(本质因)、动因和目的论三者合一的理论 , 形成了形式和质料、现实和潜能这两对基本的范畴 。 形式既是本质 , 又是目的和动因 , 它就是现实 , 它推动质料(物质);质料是潜能 , 它以形式为目的 , 必然要向现实转化 。 这样 , 形式和质料、现实和潜能这两对范畴本身就不是静止不动的 , 而是变化流动的 。 所以人们称亚里士多德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 亚里士多德以后 , 运动和静止、相对和绝对的问题还继续存在 , 而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思想却逐渐发展了 , 不过它们不像智者时期那样起进步作用 , 而是希腊罗马的奴隶制日益衰落的思想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