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左|只要有中国人在,这文化的传承就不能断

《香乘》周嘉胄著 日月洲注
九州出版社
《香乘》一书是明末淮海(今江苏扬州)著名学者、香学家周嘉胄穷二十年之力搜集整理的香学著作 , 也是中国香文化集大成的经典之作 。 周嘉胄此书囊括了各种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香学知识;搜集整理了大量与中国香文化有关的典故趣事 , 可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 , 是了解中国香文化的首选之作 。 精装修订版是原注者日月洲历时两年全新校注、修订的 , 较2014年的简体注释版新增注释3200余条 , 新增精美香具、香材图片60余张 。
十几年前因为种种机缘接触到了香学 , 看到很多香友既被传统香学的巨大魅力所吸引 , 同时苦于缺乏易于阅读的资料 , 影印版的四库全书中的《香乘》不仅没有句读 , 阅读困难 , 错讹之处也颇为不少 。 当时仅凭一腔热情 , 不自量力地开始了《香乘》的断句和校注工作 。
当时的我只有些许传统文化的背景知识和文言文基础 , 对香学了解很少 , 相关领域的实践更几乎是空白 , 硬着头皮勉强完成了这个大部头 , 便放在一边 。 有幸遇到了同样对传统生活美学感兴趣的编辑于善伟兄 , 后来又接触到华文天下的负责人杨文轩先生 , 在他们的鼓励下才将校注后的《香乘》出版 。 因为自己深知工作做得很不到位 , 出版后便不再关心后续的情况 。
没想到的是 , 这些年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 , 传统香学也被越来越多爱好者所重视 , 很多同好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见解 , 很多香道老师和香友都和我建立了联系 , 并且和我一起探讨相关的问题 。 我在欣慰之余感到颇为惭愧 。 之前不仅很多香材都没说清楚 , 错误也不少 , 一直都想重新校注 , 真正于传统香学发微探奥 , 否则总是耿耿于怀 , 难以释然啊 。
这些年一直有一个想法 , 希望能真正让《香乘》活起来 , 成为可操作的香学指导手册 , 而不是束之高阁装点门面的道具 , 这意味着必须涉及到上百种本草和香材的古今考证 , 这无疑意味着海量的论文阅读和实践参照 , 这是本书最大的难点 , 涉及到的工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
不同于之前梳理的《茶经》《大观茶论》等书 , 《香乘》篇幅甚巨 , 基础工作量已经是《茶经》的十倍以上 , 再加上前面说的更加困难的香材考证部分 , 实足以让人望而生畏 。 原来稀里糊涂的校注只是颟顸而为 , 真正要彻底梳理 , 深知不易 , 几次动念 , 几次又搁置下来 。
这些年有的香道老师以我校注的《香乘》作为教材 , 甚至在大学里面开设香道课 , 我听到这个消息 , 更加坐卧难安 。 一天我对善伟兄说 , 惭愧积累到一定程度忍无可忍 , 我必须重新校注一遍了 。
说来容易 , 做起来还是有很多障碍 , 尤其是处于一切都要叩问商业价值的社会 , 花如此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这样一件看似毫无效益的工作 , 自身又远未达到财务自由的程度 , 一边做茶为稻粱谋 , 一边又要彻底沉下来与自然对话、与古人对话 , 中间难免有纠结之处 。 妻常与我说 , 你这两年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本书上了 , 生意的事耽搁了不少 , 究竟有多大意义呢?
是啊 , 我也不停的问自己 , 这本书可以想见 , 不可能成为畅销书 , 于此浮华之世 , 空怀屠龙之技究竟有多大意义?
了解传统香学的人都知道 , 中国香学最重要的两本书 , 一本是集宋代香学大成的《陈氏香谱》、一本是集历代香学大成的《香乘》(《香乘》基本涵盖了《陈氏香谱》的内容) 。 颇为耐人寻味的是 , 这两本书都并非是在香学高峰的太平时代出现 , 反而是出现在社会激烈动荡朝代交替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