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左|只要有中国人在,这文化的传承就不能断( 二 )


宋末元初 , 崖山之后 , 中华文化存亡之际 , 陈家父子两代人以巨大的毅力和耐心完成了《陈氏香谱》;明末清初 , 国破之时 , 周江左穷毕生之力 , 三次刻板才完成了《香乘》 。 这远非我们通常所能理解的名利、效益所能解释 。 因为他们心中有这样的信念:只要有中国人在 , 这文化的传承就不能断 。
每每读到这些文字 , 心便自然平静下来 , 虽然缘起于惭愧 , 但真正支撑我坚持做下来的 , 是先贤的这种精神 。 尤其是周江左 , 第一次刻板遇到瘟疫 , 工人都病故了;第二次又遇到火灾 , 刻板都烧毁了;第三次财力已尽 , 已经想彻底放弃了 , 后来想来想去把买房子的钱拿出来刻板 , 我们今天才能看到眼前的这本《香乘》 , 我想即便是如你我这般终日被功利洗脑的现代人 , 读到这一点 , 也不能不为之动容 。
周江左把买房子的钱拿出来刻板 , 在书中讲到香草的部分 , 他也流露出心中的梦想:有朝一日 , 希望能有一个小院子 , 种上各种香草 , 每天对着幽兰都梁 , 与古君子对话 , 感悟天地之美 。 逢彼乱世 , 山河破碎 , 周江左恐怕终身也未能了此心愿 。 这也是很多香学爱好者共同的愿望吧 , 很多人财力充裕 , 却无暇无兴;有雅兴者又往往迫于生计 , 此今日之悖论也 。
不管怎样 , 周江左还是把这本《香乘》传了下来 , 虽不敢言为往圣继绝学 , 但求不愧古人、不愧同好 , 不愧自心而已 。 勉力而为 , 供大家参考吧 。
“苟日新、日日新” , 无论是茶之道 , 还是香之道 , 都不能只是因循守旧 , 而必须与时俱进 , 这于我也是每日都在思考的课题 。 如果只是传递文化躯壳 , 而不能真正运用其智慧 , 那所谓传统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存在的意义 。
日日践履、时时参究、念念印契 , 无论是茶道还是香道 , 有了新的感悟 , 会继续和大家分享 。
【周江左|只要有中国人在,这文化的传承就不能断】茶道方面未来会有关于古树茶品鉴与茶道的书籍问世 。 而在香道方面 , 将会以全球化的视角 , 结合东西方的历史和观念来写一本有趣的书 , 涉及到欲望、信仰、美食和大航海时代 , 希望会于此课题有所启发 。
日月洲
《香乘》选摘
生沉香(即蓬莱香)
出海南山西[86] 。 其初连木 , 状如栗棘房[87] , 土人谓之刺香 。 刀刳去木 , 而出其香 , 则坚致而光泽 。 士大夫曰蓬莱香气清而且长 , 品虽侔[88]于真腊 , 然地之所产者少 , 而官于彼者乃得之 , 商舶罕获焉 , 故值常倍于真腊所产者云 。 (《香录》[89])
蓬莱香即沉水香 , 结未成者多成片 , 如小笠及大菌之状 。 有径一二尺者 , 极坚实 , 色状皆似沉香 , 惟入水则浮 , 刳去其背带木处 , 亦多沉水 。 (《桂海虞衡志》)
[86]山西:应指海南“黎母山”西 , 见前“黎母山”条注释 。
[87]栗棘房:栗子带刺的外壳 。
[88]侔:音móu , 等同 。
[89]《香录》:指叶廷珪所撰《香录》 , 即前文所说之《南番香录》 , 见前“叶廷珪《南番香录》”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