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处暑到!一身清朗

一身|处暑到!一身清朗
文章图片

8月23日5时35分 , 处暑节气至 。 八月将末 , 三伏已尽 。 时光之珠捻转 , 处暑节气 , 一身清朗 , 淡步而来 。 由夏入秋 , 在不可逆的岁时变迁中 , 有不舍 , 有遗憾 , 有收获 , 有想念 , 有桩桩件件未完待续的故事……等着你我 , 在秋风中写就 。
一身|处暑到!一身清朗
文章图片

处暑·记
处暑:新凉值万金
《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作者 | 宋英杰
元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 , 止也 , 暑气至此而止矣” 。
显然 , “处”是停止、隐退之意 , 暑热之气到此结束 。 有人借用入伏、出伏的说法 , 将处暑称作“出暑” , 即摆脱了暑气的困扰 。
处暑 , 是“言渎暑将退伏而潜处也” 。 “四时俱可喜 , 最好新秋时 。 ”按照陆游的说法 , 虽然春夏秋冬各有其美 , 但体感舒适度最高的 , 还是暑热消尽的新秋时节 。
一身|处暑到!一身清朗
文章图片

二十四节气当中 , 按照炎热程度来排序 , 第一名是大暑、第二名小暑、第三名是立秋 。 所以对于苦熬盛夏的人们来说 , 立秋只是名字给人了一种精神寄托 。 而处暑才是送来真实凉爽的节气 , 所以处暑的人缘儿特别好 。
处暑时 , 北方的雨季结束了 , 暑季也结束了 , 天气变得干爽了 。 所以在北方 , 处暑节气如果称作“秋爽”节气 , 或许更为贴切 。
一身|处暑到!一身清朗
文章图片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了一则轶事:
京师小儿懒于嗜学 , 严寒则歇冬 , 盛暑则歇夏 , 故学堂于立秋日大书“秋爽来学” 。
说的是在京城里很多孩子懒得读书 , 冬天歇冬 , 夏天歇夏 。 天冷、天热都是不读书的理由 。 所以到了立秋的时候 , 学堂就会贴出四个大字 , “秋爽来学” 。 天气既不热也不冷 , 别再找借口了 , 赶紧来学习吧 。
【一身|处暑到!一身清朗】现在呢 , 处暑时节正是秋季开学 , “秋爽来学”的时候 , 宜人的天气也是我们该好好学习的一个理由 。
一身|处暑到!一身清朗
文章图片

北方地区按照节气谚语 , 是“处了暑 , 被子捂” 。 按照夏九九谚语 , 是“七九六十三 , 夜眠寻被单” 。 而且是从“六九五十四 , 乘凉入佛寺” , 到“七九六十三 , 夜眠寻被单” 。 这十来天当中由热到凉的转变 , 真是立竿见影 。
我特别喜欢一则谚语 , “着衣秋主热 , 脱衣秋主凉” 。 稍微穿多一点儿 , 它就热;稍微穿少一点儿 , 它就凉 。 这则谚语诠释了 , 秋季本是一种细微的分寸 。
一身|处暑到!一身清朗
文章图片

我们可以把处暑概括为“一出一入”:出 , 是出伏;入 , 是入秋 。 不过在我国江南地区 , 一般都要到秋分至寒露时节 , 才会陆续开启夏秋更迭的进程 。 所谓“小暑大暑不算暑 , 立秋处暑正当暑” , 南方甚至有“处暑十八盆”的说法 , 因为处暑时节天气依然炎热 , 每天还要在盆里泡个澡 , 一连十八天 , 一直到白露时节 。
处暑·三候
一候 , 鹰乃祭鸟
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 , 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 但人们发现 , 鹰常常将把所猎之物码放在一起 , “杀鸟而不即食 , 如祭然” , 就像是人们将各种美食先供奉给神灵和先祖的祭祀一般 , 古人将这种现象称为“示有先” 。 除此 , 鹰似乎还有不捕杀正在孵化或哺育幼鸟的禽鸟之习性 。 “犹若供祀先神”以及“不击有胎之禽” , 都被视为鹰的“义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