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砖|画家杨林:当墨拓博古画遇上老木雕框的故事( 五 )


正如古人所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意境,让瑞兽麒麟于仙山之中,带给人们吉祥如意,世世平安的新世界,这样的画面表现更是点明了主题,让我们对瑞兽麒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也让每个看到这幅画的人,在自己的心中续写一个千古传奇的美好故事。
汉砖|画家杨林:当墨拓博古画遇上老木雕框的故事
文章插图
▲杨林 书法作品

《富贵祥》锦灰堆博古画,是一件现在并不多见的作品。“锦灰堆”,又名八破画,起源于明代,曾经出现在明代的鼻烟壶上,发展于19世纪中期,历经中国历史巨变的动荡时期,一度沉寂,但它仍以独具一格的风格一直延续到当代中国。它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并受到西方物质文明的一定影响,同时中国的八破画有自己的脉络,根植于中国的绘画传统。
中国八破画和西方拼贴画在形式上非常相似,还有一点“打散构成”的意味,但两者实际上是独立发展的,传统的中国八破画,有时非常真实的描绘古代文人雅士书房所常见的杂物,有时用具三维视觉艺术特点的写实画法去表现,如:全型拓的各种物品、古旧字画、汉砖、铜镜、铜钱等拓片、瓦当拓片、古旧老书、老画稿以及扇面信札等等。
这些看似互不相关的杂物所呈现的破碎、撕裂、火烧、等残破形状,却给人以古朴典雅、古色古香的雅气而耐人寻味,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画面形式和艺术美,清代的六舟和尚,是创作这类作品的代表人物,僧六舟(1791-1858),字达受,俗姓姚,清代浙江海宁人。
他的几件传世的锦灰堆作品很受世人喜爱,也有很多艺术追随者。在现代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如今这样的作品也很受文人雅士的青睐。站在今天回望八破画这个中国美术史的遗珠,它既熟悉又陌生。而它的回归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中国绘画的多元性,和中国美学观的多元。
总之,锦灰堆八破画的产生一定是有故事的,他或者是旧时的文人看到自己散落在地上的破旧文书产生的灵感,而或是在不经意间烧毁自己的文稿时,看到了残缺的美,才有的心灵感悟等等,这其中一定发生了许多的故事,我的这件锦灰堆八破画与老木雕窗组合的作品,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发展过程不期而遇的必然结果。
汉砖|画家杨林:当墨拓博古画遇上老木雕框的故事
文章插图
▲杨林 富贵祥 锦灰堆博古画

在这件拓片作品中间有一本立体的“康熙字典”,还有一块立体的汉砖,但是透视都是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效果,同传统的中国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西方的焦点透视比较起来是不准确的,却别有意趣,这就是中国艺术所独有的审美取向,另外两块不同的汉砖拓片衬托在字典的后面,一块正面的边角残缺,而且歪斜的摆放着,“康熙字典”似乎放在上面,又似乎没有什么关系,这些物件都看似散乱遗落在地上,却又谐调统一,这就是八破画所独有的艺术魅力。
过去古人在八破画上画的并不多,或者很少补绘,而我却不受这样的限制,大胆的放开手笔,补绘了几枝枯莲蓬,枯莲蓬有几枝散落在字典的后面,几枝插在汉砖盆口中,补绘画面用笔一定要苍厚,这样才能与拓片图案协调,2个老黄色的佛手点缀其后,收紧了画面,整个画面色彩赭黄而古旧,有着很强的历史感,莲蓬的几根枯枝,使画面有了点线面的变化,一只墨拓的小鸟正好站在字典的边角上,顿使画面生动而活泼起来,为这个多元的组合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也多了一个可以讲下去的新故事。
汉砖|画家杨林:当墨拓博古画遇上老木雕框的故事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