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华容华发的玉配饰让我们望尘莫及!

饰衣修容 杂佩琳琅
玉为石之美者 , 中国人喜欢玉 , 进而将玉制成玉器 , 并赋予其思想、精神内涵 , 形成玉文化 。 玉文化在中国有近万年的传承 , 早在距今九千年的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 , 就发现了成熟的玉饰品 。 由此可见 , 玉器的最初功能就是装饰 , 且始终保留了这样的功能 , 山西的周代墓葬就出土了大量用以华容华发、饰衣饰裳的玉器 , 包括发饰、耳饰、项饰、腕饰等 。
玉玦
玉玦 , 相当于今天的耳饰 , 为环形 , 有一缺口 , 通常成双成对地出现在墓主人耳部 , 高等级的贵族甚至随葬数套玉玦 。
|古人华容华发的玉配饰让我们望尘莫及!
本文图片

玉玦 晋侯墓地出土
玉项饰
周代项饰多以玉石珠贝一类串联而成 , 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项链 。 西周早期到中期的玉项饰只是由玉、石、珠、贝、玉蚕等串联而成;西周晚期才开始出现带玉牌的玉项饰 。
|古人华容华发的玉配饰让我们望尘莫及!
本文图片

|古人华容华发的玉配饰让我们望尘莫及!
本文图片

晋侯墓地出土的两组玉项饰
玉组佩
玉器以其温泽莹润的独特气质为周代贵族们所喜爱 , 除了这些玉饰品 , 周代还盛行由多件玉器串联组成悬于身上的玉组佩 。 玉组佩 , 又被称为“佩玉”或“杂佩” , 由多种形状的玉件按照一定组合规则穿缀而成 。 周代玉组佩 , 主要是贵族阶层佩戴 。
先秦文献典籍中常见到记述佩玉情况 , 如《周礼·天官·玉府》:“佩玉 , 上有葱衡 , 下有双璜、冲牙 , 嫔珠以纳其间”;《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 , 颜如舜华 。 将翱将翔 , 佩玉琼琚”;《诗经·卫风·竹竿》:“巧笑之瑳 , 佩玉之傩”;《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 , 杂佩以赠之” 。
【|古人华容华发的玉配饰让我们望尘莫及!】周代用玉制度中最有独创性的无疑是玉组佩 。 玉组佩互相碰撞会发出非常清脆的声音 , 所谓“佩玉锵锵” , 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一位君子;而且挂着玉组佩 , 走得太快了玉就可能碰坏 , 起到一种节步的作用 , 提醒其行止得当 , 不失礼节 。
|古人华容华发的玉配饰让我们望尘莫及!
本文图片

五璜玉组佩 晋侯墓地出土
晋侯墓地出土的这套玉组佩由5件玉璜、75颗玛瑙珠、管及绿色料管串联而成 。 5件玉璜自上而下孤度依次递增 , 佩饰过颈处有一圆形玉堵头 , 上饰团身凤鸟纹 。
|古人华容华发的玉配饰让我们望尘莫及!
本文图片

大三联璜组佩 横水墓地出土
这套玉组佩由3件玉璜与数件玉管、玛瑙管串连而成 , 玉璜上下垂挂 , 最大的一件玉璜垂挂于玉组佩的最下端 , 两件较小的玉璜通过玉珠与外侧的串饰相穿缀 , 玉璜两面均琢刻龙纹或龙凤纹 , 为西周玉器的典型纹饰 。
玉组佩 晋侯墓地M63出土
在晋侯墓地63号墓中发现了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玉组佩 , 这组玉佩由玉璜、玉珩、冲牙、玉管、料珠、玛瑙管等各种珍贵玉饰共204件串联而成 , 长约170厘米 , 工艺精湛 , 庄重典雅 , 令人叹为观止 , 是整个晋侯墓地最大的玉礼器组合 。 这套玉组佩毫无争议地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 2013年 , 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 这套玉组佩与晋侯鸟尊一起名列其中 。
西周时期玉组佩多悬挂于脖子上 , 到了春秋时期 , 则流行系挂于腰带上 , 因此玉组佩也趋向简单化 , 大型的玉组佩在西周流行一段时间后 , 便退出历史舞台 。 从考古发现来看 , 西周玉组佩制度与当时的社会等级有一定的关联性 。 考古发现的西周时期出土的玉组佩 , 通常都是高等级贵族使用 , 以女性居多 。 玉组佩以璜为主 , 玉璜的数量有3个、5个、7个、9个等 , 暂时还没有看出璜的数量与等级间的对应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