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新疆|很久很久以前 这里的小姐姐这样扎头发

簪与钗是用于固定或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 , 是中国古代妇女常见的发饰 。 先秦时期簪称之为笄 。 中国封建时代 , 女孩未满15岁 , 发式是丫髻 , 头上不插笄 。 女子年满15岁 , 要举行笄礼 , 表示已成人 。 古代男子用发簪 , 是起到固冠的作用 。 如《释名·释首饰》记载:“笄 , 系也 , 所以系冠 , 使之不坠也” 。 到了汉代以后 , 发笄逐渐被发簪所代替 。 《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 , 后有遗簪” 。 簪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大量的发现 , 当时的发簪以骨簪和木簪为主 , 此外还有玉簪、蚌簪、石簪等 。 商周时期骨簪还占据重要地位 , 两汉以后 , 铜、金、银、玉、琉璃等质地的发簪逐渐增多起来 。
从考古发现资料来看 , 新疆各地墓葬中都发现了簪与钗 , 特别是簪 , 不仅数量可观 , 质地多样 , 有骨、木、铜、铁、金、象牙等 ,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簪都各具特色 , 精彩纷呈 。 钗与簪相比 , 出现的时间较晚 , 为女性专用 , 这种具有东方特色的妇女发饰 , 汉代从中原传入西域地区 。 新疆考古发现汉至唐朝时期的钗 , 虽然数量不多 , 但反映出中原地区发饰在内的服饰习俗 , 对新疆古代女子的影响 。
精彩纷呈的铜簪、金簪
有研究认为 , 从新疆考古发现来看 , 发簪最早发现在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的古墓沟墓葬里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一件骨簪 , 保存较好 , 长8.2厘米 , 球形柄 , 出土于若羌县孔雀河古墓沟墓地第20号墓 , 距今3800年 , 是新疆境内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簪子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新疆|很久很久以前 这里的小姐姐这样扎头发
本文图片

骨簪 距今3800年 若羌县古墓沟墓葬出土
距今3000年左右 , 新疆古代居民开始使用铜簪 , 新疆各地墓葬遗址中发现了很多从西周至汉晋时期的铜簪 。 2011年-2012年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和静县莫呼查汗水库所涉及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 共发掘250座墓葬 , M128号墓出土的铜簪保存完整 , 长26.4厘米 , 直径0.7厘米 。 铸造而成 。 细长圆柱体 , 中部稍粗 , 圆尖 , 一端铸立马一匹 , 表现出浓郁的游牧草原文化风格 , 时代为距今30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新疆|很久很久以前 这里的小姐姐这样扎头发
本文图片

马形首铜簪 距今3000年左右 和静县莫呼查汗墓葬出土
2011年4-6月 , 为配合布尔津县也拉曼水库建设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水库所涉及的6处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 , 在博拉提3号墓地6号墓里发掘出土一枚鸡首铜簪 , 通长17.7厘米 , 簪首长6.5厘米 。 圆柱形铜条制成 , 在簪顶部有直立的鸡形图案 , 阴线刻有羽毛和尾部 。 鸡形纹饰下有圆锥状饰件 , 饰件上阴线刻有猛禽捉羊、兔的图案 。 发掘者认为该鸡形铜簪是春秋中期的文化遗存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新疆|很久很久以前 这里的小姐姐这样扎头发
本文图片

鸡形铜簪 春秋时期 布尔津县博拉提3号墓出土
197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在尼勒克县哈拉图拜墓出土的一件金簪 , 全长12.5厘米 , 簪杆为铜 , 鹤体高0.5厘米 , 鹤首用金打制而成 , 似鹤形 , 作展翅飞状 , 这种金簪表现出一定的中原风格 。 专家们通过对墓葬的形制和出土的陶器进行研究 , 认为哈拉图拜墓出土金簪在内的文物 , 是汉朝时期乌孙人的文化遗存 , 这件鹤首金簪有可能是中原王室赠送给乌孙贵族女子的礼物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新疆|很久很久以前 这里的小姐姐这样扎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