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鹰|说吧,纪念碑——专访作家王小鹰( 三 )
真正自由
在人生最后的时段 , 看到昔日战友都在出回忆录时 , 母亲也有把自己的7本笔记整理出书的想法 , 最后却说:“我不出书了 , 我把所有的故事都留给我的女儿 。 ”
倒是王小鹰 , 反而迟迟不敢下笔 。 有几次 , 母亲甚至催促她:“我的女儿真讨厌 , 总是写别人的故事 , 不写我们的 。 ”
这种近乡情更怯的惶恐和与死神争夺的惶恐交织而来 , 追赶着王小鹰 。 眼看着母亲日常使用的通讯录上 , 一个接一个战友的名字被黑框框起来 , 王小鹰感到越来越急迫 。 母亲日渐体弱后 , 王小鹰从公婆家搬到母亲身边 , 直到2011年母亲去世 。 不久 , 婆婆也去世 。 王小鹰和丈夫从娘家搬回公公家 , 照顾高龄的公公 。
回到新婚时的住处 , 看到客厅外的樟树 。 樟树的树冠大约三层楼高 , 从阳台望出去正好齐平 。 但樟树上攀着一丛边上依附过来的冬青 , 西边又蔓延过来一簇紫藤 , 底下还有些杂草长上来 。 所以 , 虽是樟树 , 但一眼望去 , 是一大捧形状各异的叶子长在一起 , 春天开着紫色的花 , 冬天有红的叶 。
“就好像人和人的命运 , 时间和时间的因果一样 , 纠缠在一起 , 分不开彼此 。 ”王小鹰说 。
面对这一棵树 , 王小鹰有所触动 , 萦绕脑海许久的前辈故事纷纷而来 。 现在是写作的契机了 。
2015年开始 , 王小鹰花费5年时间 , 写下了《纪念碑》 。 这里面有如母亲一样的女干部史引霄 。 改革开放初期 , 史引霄复出工作 , 她以高票当选上海某区区长 , 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 解决回城知青就业问题 , 启动旧城改造工程;也有像父亲芦芒一样的画家、诗人 , 全心全意用艺术讴歌曾并肩作战的战争英雄 , 为设计英雄纪念碑呕心沥血;更有他们的一众子女和同辈的故事 , 众多人物各自有血缘或者同事、战友关系 , 互相纠缠 , 互相映照 。 两个时代 , 一种青春 , 纪念碑在这里不仅仅纪念去世的人 , 也是灯塔 , 照亮每个人心中的英雄主义或卑劣情操 。
母亲给王小鹰的材料 , 以及陪伴母亲重访云岭的经历 , 王小鹰最后只用了三分之一 。 史引霄的身上还浓缩了许许多多和母亲有相似经历的女战士的经历 。 她们有大大咧咧的一面 , 有仗义执言的一面 , 有不畏艰苦的一面 , 在这些丰富的性格下面 , 是她们共同分享过的艰苦壮丽的青春岁月 。
“她们才是真正自由的女性 。 ”王小鹰说 。
虽然时下的女性拥有过去的女性所没有的受教育权利和择业择偶的权利 , 但王小鹰看到她们中一些人的心灵被消费主义和社会中各种攀比现象所禁锢——反而是母亲这辈人 , 在王小鹰的心里 , 是真正的无所拘束、恣意美丽 。
纪念碑纪念的 , 就应当是这种风华正茂的青春 。
长到了当年母亲叮嘱她写作的年纪 , 王小鹰也像母亲的战友们一样 , 对城市中的时尚和商场的流行保持一层淡淡的疏离 。
“不管外头流行什么 , 衣服穿着的风向 , 或者写作风格的变化 , 到我这里都打住 。 我只跟随我的原则 , 我是不为所动的 。 我不会改变 。 ”
她用我行我素保持她的抗争 。
她写作 , 用传统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展开叙事 。 她落笔 , 也是用最传统的手写稿纸的方法 , 一笔一笔 , 5年65万字 , 全写在稿纸上 。 写到去年10月交稿 , 今年初誊录校对完成后 , 王小鹰胃出血 , 大病一场 。
康复回家 , 窗台外香樟正葳蕤 , 夏日阳光照着叶片油亮 。 王小鹰说 , 冥冥之中 , 她感到对母亲有所交代 。 现在 , 她可以稍事放松地去构思下一本小说了 。
一种纯粹
- 复生@连载|《丰子恺自述》07:王囡囡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
- 跑道@一人分饰“元堇”和“王熙凤”的背后,新一代上海京剧偶像驰骋青春赛道
- 美术组@师者风采 | 烟台开发区高级中学美术组 王钰老师
- 祭祀坑#河南殷墟王陵区新发现460多座祭祀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