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婴|王勃之死告诫我们,不要恃才傲物,放低姿态才是做人的最好方式( 二 )




李元婴|王勃之死告诫我们,不要恃才傲物,放低姿态才是做人的最好方式
文章插图

到底是有人专门使坏挑拨,还是因为高宗的神经过于敏感,史书上没有确切记载。只说,高宗看完这篇“斗鸡檄文”后,非常生气。他从这篇本来带有玩乐性质的文章中却读出了诸子争斗的意思。于是,他斥责王勃是在挑拨诸王的矛盾。就这样,王勃被赶出了沛王府邸,并且禁止他再次踏入王府。
十八岁的王勃此时郁闷至极。他还很年轻,很单纯,还不懂得人情世故和官场规则。
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大挫折。史书上没有记载他当时的心境和思想。但伤心和失意是免不了的,毕竟,这个打击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伤心失意后,王勃调整了心态,前往汉江漫游,一路看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的雄奇风光,一路赋诗抒怀,心情好了很多。
经历了几年的蛰伏之后,咸亨元年,经朋友推荐,王勃再次出仕,任虢州参军。这次的舞台不再是皇城里王子的府邸,而是官僚系统的底层小官。但是,当他进入到基层官僚系统后,他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融入到同僚之中了。
王勃学识渊博,才富五车,而且少年得志,他这样的人,到了基层官僚中,自然不被同僚待见。加之他性格清高,恃才傲物,不屑于与那些才学平庸的同僚为伍。就这样,他在参军任上过得很痛苦。好在公务并不繁忙,他有大把的时间游览风景名胜、读书写诗。


李元婴|王勃之死告诫我们,不要恃才傲物,放低姿态才是做人的最好方式
文章插图

自古祸不单行,福不双降。《旧唐书》王勃本传记载,在担任虢州参军期间,官奴犯罪曹达犯罪,王勃害怕连累自己,先是将其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一怒之下就将曹达杀死。这件事在新旧《唐书》上记载都很简略,缺乏具体细节。历经千年,其中缘由,现在已无法考证。这件事的结局是,王勃被同僚告发,被定为死罪。他父亲时任雍州司户参军,也受到牵连,被贬职为交趾令。这对王勃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幸而天无绝人之路,上元元年八月,因朝廷改元,高宗大赦天下,王勃得免一死。
大难不死的王勃,在上元三年前往趾探望父亲。路过江西南昌时,受邀参加了洪州都督李元婴在滕王阁举办的一场宴会。会上,都督李元婴请宾客写文赞颂滕王阁。据《唐摭言》记载,李元婴此举,本是为了显示他的女婿吴子章的才学。但是,“不识时务”的王勃,却从坐中站起,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下了《滕王阁序》这篇文章。这个故事说明,虽然王勃经历了逐出王府、被判死罪、遇赦获救等一系列人生劫难,但是他仍旧保持了一颗恃才傲物的心,从来不放过一个可以倾泻自己才华的好机会。
王勃用《滕王阁序》为自己的人生作了完美总结。“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就在他写完《滕王阁序》不久后,在渡南海时,由于途中遇到风浪,船身倾覆,王勃不幸溺水身亡,年仅二十七岁。
【 李元婴|王勃之死告诫我们,不要恃才傲物,放低姿态才是做人的最好方式】正如他在《滕王阁序》总结的,他短短的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虽然少年得大名、年少得大志,然而,他的人生就仿佛是一段抛物线,到达顶点后就一路往下,直到生命陨落。王勃的死,令人惋惜。然,人生在世,各有天命,得救之道,唯有“尽人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