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鸟鸣:鸟儿永远不会沉默不语( 二 )


随着晨曦出现 , 啼鸟的数量和啼鸣的强度都趋于下降 。 不过只要天气不是太热 , 整个白天仍能听到群鸟窸窣的鸣唱 。 等到日头落下 , 月上柳梢 , 鸟儿们又渐次活跃、聒噪起来 。 有些鸣禽直到天色完全变黑 , 仍对舞台恋恋不舍 。
当然 , 也有的鸟类独独偏爱夜歌 , 比如夜莺 , 比如乌鸫 , 比如灰林鸮(猫头鹰的一种)——夜的沉寂会显得它的叫声更加洪亮 。
鸟鸣|鸟鸣:鸟儿永远不会沉默不语
文章图片

《聆听》 , 作者: (英)西蒙·巴恩斯 , 译者: 邢枍森 喇奕琳 罗雅方 , 版本: 新经典文化丨新星出版社 2016年4月
社交“达人” , 或甜蜜“恋人”
“当你见到一只鹪鹩在歌唱 , 看着它们骄傲地翘着尾巴 , 你甚至会想它要费多大的力气才能唱出这样的歌 , 居然还没有把它娇小的身体撕裂 。 在唱着时 , 它们全身从躯体到两翼都在颤抖啊 。 ”可能有这种困惑的不止西蒙·巴恩斯一人:要知道 , 一只成年鹪鹩不过身长9-10厘米 , 体重仅有7.5-14克 , 为了维持嘹亮、长久的歌唱 , 它们其余的时间几乎都要用来进食才能保证有足够的能量 。 为什么鸟儿要费这么大的功夫歌唱?
其实 , 并不是所有鸟儿都会歌唱 。 在世界现存的一万余种鸟类中 , 有将近一半(4000余种)属于鸣禽 , 它们既会鸣唱(又称“鸣啭”) , 又会鸣叫(又称“叙鸣”) , 而其他半数的鸟儿仅仅会鸣叫而已 。
鸟鸣|鸟鸣:鸟儿永远不会沉默不语
文章图片

华丽细尾鹩莺
但是鸟类的鸣叫 , 已经具有丰富的功能、足以传达较为复杂的信息 。 在《花间鸟语》一书中 , 作者将鸟类常用的鸣叫分为以下几类:
警戒声:通常尖锐刺耳 , 频繁而节奏紧凑 , 在让天敌难以判断发出警告的鸟儿所处位置的同时 , 提醒同类地面上发生的危险 , 或来自空中的意外;
联络声:最为常见的鸣叫 , 目的在于增强种族凝聚力或寻找同类;
迁徙声:从联络声演化而来 , 是飞行时发出的鸣叫 , 用于避免离群或迷路 , 在夜间更为重要;
挑衅声:发生于冲突前或战斗中 , 当敌对双方都不愿让步时 , 会发出此声 。
鸟鸣|鸟鸣:鸟儿永远不会沉默不语
文章图片

黄冠鹦哥
既然简单的鸣叫足以满足鸟类的日常沟通需要 , 为何还需要复杂的鸣唱呢?
首先 , 鸟儿要用独特的鸣唱包围领地 。 在繁殖期 , 每只雄鸟以及每对鸟类配偶都需要一块专属领地来筑巢和觅食 。 占领这片领地的鸟儿巡视边界 , 引吭高歌 , 向邻居和潜在对手宣示自己的主权:“这里是我的地盘!闲杂人等速速离去!”每只鹪鹩的领地大约有10000平方米 , 相较于它娇小的身躯 , 这块领土可谓相当开阔 , 难怪它需要声嘶力竭地大声歌唱 。 有趣的是 , 和人类相似 , 不同地区的鸟儿 , 也会有自己的口音和方言 。
而鸣唱更为重要的功能 , 则是吸引异性 。 尤其是雄鸟会借歌声向雌鸟炫技 , 嘹亮高亢的歌声代表雄鸟身体非常健康 , 而丰富多彩的曲库则证明雄鸟见多识广 , 这都是为后代提供最好生存条件的前提 。 有些种类的雄鸟甚至拥有两套截然不同的鸣唱方式:一种洪亮而富有攻击性 , 是为竞争对手准备的;一种则温柔和收敛 , 是为倾心于它的雌鸟准备的 。
鸟鸣|鸟鸣:鸟儿永远不会沉默不语
文章图片

白鹈鹕
不过 , 这并不代表只有雄鸟才会歌唱 。 一项全球范围内的研究表明 , 多达3/4的雌性鸣禽至少掌握一种鸣唱方式 。 该研究进而猜测 , 对于鸣禽的祖先而言 , 不论雌雄都会歌唱 , 以借此保障独自生存和繁殖的必要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