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全世界最古老铸币作坊,在俺大河南( 三 )


此外,考古团队也发现铸币作坊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属于青铜器铸造作坊的一部分,所占面积较小。整个手工业作坊仍以铸造兵器、礼器和车马器为主,而铜币则是工匠们“顺便”制作的。
自2018年8月之后,郑大考古团队开始进入铸币作坊的研究工作。至2020年年底,手工业作坊区的发掘工作也暂告一段落,考古队均开始由田野工作转向了整理研究工作。
公元前640-550年
选用小米作为测年样品,首次提供了中国早期铸币遗址的绝对年代信息
空首布的铸币作坊,在中国并非只发现了官庄遗址一处。
上世纪50代末60年代初,在山西侯马发现了春秋时期铸币作坊。侯马是春秋晋国的首都,当时考古人员在其中发现了非常大的铸铜工业区,同时发现了数以万计的空首布芯范。但是,由于当时考古技术并不完善,对于该铸币作坊的年代没有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详细的测验。在发掘完成之后,侯马铸币遗址按规定被回填了。
无独有偶,到了上世纪90年代,在河南的新郑发现了郑韩故城遗址,是春秋时期郑国的首都。在该城市遗址中,有两处地点发现了同样的铸币陶范、芯范和外范。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仍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没有对此做测年检验,有关铸币作坊的年代信息也未能给出准确答案。
“官庄遗址发现的空首布,恰恰证明了当时在这三个城市的货币流通情况。在春秋时期,金属货币刚开始流行,铸币的作坊数量极为有限。”赵昊解释。
官庄遗址的铸币作坊,是我国直到现在发现的第三座春秋时期城市中的铸币作坊遗址。因此,对于该铸币作坊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郑大考古队的研究工作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他们的研究重点是尽量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确定铸币作坊的绝对年代信息。他们希望关于遗址时间的表述不能太模糊,当介绍官庄遗址的铸币作坊时,不能简单地说这是春秋时期的遗址,而是准确地说出绝对年代信息,“这是公元前多少年之间的遗址”。
当考古队决定去做测年检验时,面临着许多策略上的问题。比如,如何取样、选取哪些样品去做测年、取多少样品、从哪些堆积单位中去做,甚至还要考虑经费的问题。
对于测年样品的选取,赵昊介绍道:“碳14元素测年法要求炭样必须是生物碳,因此样品必须为当时的植物或动物遗存才可以检测。我们必须要选择一个和铸币活动相伴随的同一时期的物品。那么,作坊区中的灰坑里会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我们可以把以前的一些木炭或者已经炭化的植物和骨骼浮选出来。浮选就是用水漂洗发掘出来的土,让已经炭化的东西漂上来。而这其中能漂洗出来的炭样种类非常多,比如木炭的炭渣、杂草的种子、黄豆的种子、烧过的猪和羊的骨头等等。”
在这么多的选择当中,郑大考古队仍然希望生物炭样跟当时的时间差要缩小。如果选择一棵树的炭样,同样是不准确的,因为一棵树可以是十年、几十年甚至百年。因此,他们从测年方式上更需要找到短时间生长的植物。
在浮选出来的样品中,郑大考古队发现了数量较多的小米。他们认为,小米作为应年生长的植物,非常符合理想的炭样标准。“出现小米植物恰恰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在整个东周时期,中原地区大部分地方,尤其是对淮河以北的区域的各个遗址做浮选时,浮出的主要农作物都是小米,而非小麦。通过研究,我们也证实了小米是官庄遗址当时的工匠们主要食用的谷物。因此,我们选用了小米作为‘碳14元素’测年的样品。”
8月7日,郑大考古团队在发布的文章中这样介绍道:“样品经由美国贝塔年代学实验室测定,确认官庄的铸铜生产活动大致开始于公元前814-750年间。在此后的约150年内,该作坊主要集中生产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等产品。官庄作坊的铸币生产活动发生在公元前640-550年之间,作坊在继续进行青铜礼器、兵器等产品的生产同时,开始出现了制式化金属货币的铸造活动。这一数据首次提供了有关中国早期铸币遗址的绝对年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