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在法国,亲历“欧洲文化遗产日”( 二 )


当年福里杰斯公馆的参观活动共招募了4名学生志愿者,我和另一位女孩负责带队导览。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地减轻雷诺当先生和其夫人的工作量。四个人轮流带队,还可缩短带队间隔,减少民众排队等待的时间。另外两位学生则负责帮助维持秩序,引导门外排队的众人。志愿者事前有一场培训。女主人卡特琳娜给大家开了短会。主要是明确分工,告知当日的注意事项,并给了我们一些关于房子的历史和风格方面的参考资料。
从门厅、客厅、起居室、露台直到花园,卡特琳娜带着我们把整个路线走了一遍。参观时间总计30分钟,每组不超过12人。除了导览时各个停留点安排的时间,导览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也被强调得很清楚。例如,禁止踩踏花园的草坪,关注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不能让他们单独落在后面。参观结束后,送他们直至大门外,再开始下一组的导览。
活动当天,我虽有些紧张,却也跃跃欲试。我带上了自己的笔记上岗,除整理好的打印资料外,还有我用蓝色圆珠笔认真补上的注意细节、延伸知识等内容,以备不时之需。忘了那一天我究竟带了多少组参观者,只记得对着不同的游客讲了好多遍后,许多内容就可以信手拈来。来参观的法国人大多亲切友善,他们会安静地听、仔细地看、适时回应,很有规则意识,这使得大家的整个参观过程都很愉快。
导览的过程中,我也仿佛漫游了旧时光。我时常在想,建筑真是神奇的空间,与每日生活息息相关,却又同时汇聚了时间的维度。曾经的岁月就静静地存在于每一处细节里,一座雕塑、一幅壁画、一面玻璃甚至一个纹样,都将当时的审美、当时的理念、当时的技术和艺术统统汇聚其间。文字的描述和记录,原来都抵不过建筑的温度,那样切近、可触可感。
2021年,距我回国已有8年时光。中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再回法国看看。这个暑假,我与雷诺当先生通视频,再度聊起福里杰斯公馆。他告诉我,家里又开始做修复工程了。这次要做的是外立面,墙体颜色和窗户的所有外部百叶窗,他都打算恢复成从前的样子。工程将大约持续5个月。
他说,年底会发照片给我看。我问他,这么多年了,修复工程什么时候才会最终完结。他笑着说:文物的修复永远不会完结。面对历史,面对这样的文物,我们得非常谦逊。即使买下了这处房产,我们也不是它的所有者,它属于历史、属于艺术。我们只是在某一短暂的阶段成为它的守护者,还要将它继续传递下去。雷诺当先生说,未来福里杰斯公馆终会迎来新的主人。不过,有一天,如果要卖这座房子,一定要知道接手的人打算怎么做,是否会好好保护。如果打算拿去作为商用,或者大改结构,他们是不会同意出售的。
在欧洲,法国与意大利一样,有着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光靠国家的力量去保护还远远不够,把所有建筑遗存都变成博物馆也不现实。文化遗产,也许还是应该活在生活里。
想到这里,一部每年夏天我都会重看的法国电影《夏日时光》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用一整部电影想要讨论的,正是雷诺当先生说的问题。影片的最后,母亲去世,老屋终究还是挂牌出售。曾经生活中每日使用的家具、器皿、挂在家中的画……大多成了博物馆的展品。后来,大儿子带着全家去博物馆参观曾经自家吃饭用的餐桌椅,并在心中默默地问:到底怎样才是最好?
(作者系浙江大学外语学院高级讲师)
链接
参与国各显神通 促进民众文化交融
“欧洲文化遗产日”期间,参与国都会各显神通,除了以免费或优惠参观形式开放大批文化遗产地,还通过举办互动展览、手工艺作坊、导览、文化艺术节、历史情境再现演出等主题活动展示欧洲特有的文化技艺、传统、建筑、工艺等,帮助人们走近并认识那些曾经塑造欧洲历史的文化遗产,了解欧洲人共同拥有的历史过往。近年来,遗产日鼓励发挥科技与创意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的作用,一系列数字技术应用、文化创意以及社会教育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遗产日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