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夷|千古名句“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原版竟然是这个样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聂夷|千古名句“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原版竟然是这个样子
文章插图
关于这首《悯农》诗的作者,自古以来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此诗是中唐时代的大诗人李绅所作。李绅,生于公元772年,官当的可不小,任过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后来参与牛李党争,站在李德裕一边,被打击贬官,再后来又东山再起,任江州刺史、寿州刺史、拜浙东观察使,挤身封疆大吏,又任东京河南尹(相当于上海市长)、宣武军节度使,都是官场一线职务。李绅在官场上很牛,但他能在历史上享有大名,还是因为他的诗。聂夷|千古名句“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原版竟然是这个样子
文章插图
对于第二首,学术界争议不大,认为是李绅所写。但对于“锄禾日当午”,还是出现了不同的观点,认为这首诗并不是李绅所作,其作者另有其人。谁呢?聂夷|千古名句“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原版竟然是这个样子
文章插图
其实早在清朝初年,就有人认为《锄禾诗》的作者有可能不是李绅,而是聂夷中,只是当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认定,所以干脆把李绅和聂夷中并列为作者。《全唐诗》在清康熙年间编撰而成,在李绅诗集中编入了这首诗,而在聂夷中诗集中同样也编入了这首诗。唯一不同的是,在聂夷中名下的这首诗,附注为“一作李绅诗”,而在李绅名下的这首诗,却没有类似“一作聂夷中诗”的附注。这说明当时的主流观点还是倾向于此诗为李绅所作,毕竟李绅官太大,而且是聂夷中的爷爷辈,出于对前人的尊重,似乎也应如此。聂夷|千古名句“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原版竟然是这个样子
文章插图
在这部书中,陈咏附录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五言绝句,稻禾当然是植物了,所以书中也有细述。其中提到了李绅的诗,但只录那首“春种一粒粟”,却不录“锄禾日当午”。而在聂夷中的名下,却录有这首“锄禾日当午”,但与众不同的是,这首诗并不是现在人们看到二十八个字的五言绝句,而只是一首长诗中的一部分。聂夷|千古名句“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原版竟然是这个样子
文章插图
原来,“锄禾日当午”和“二月卖新丝”竟然是一首诗,后来不知道何故,被拆分了两首诗,前一首还被挂到了李绅名下。而即使是这首从《田家》诗摘出来的“锄禾”诗,和现在流行的版本有所不同。原来是“锄禾日当午”,《田家诗》则作“锄田日当午”,这才是符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禾怎么“锄”呢,那不是直接给铲掉了吗?锄田才是真正的解读。第三句也不是“谁知盘中餐”,而是“谁念盘中餐”。念比知用的更好,谁不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呢?都知道啊。但在饭桌上,端起饭碗时,会念及种粮不易,更符合实际情况。聂夷|千古名句“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原版竟然是这个样子
文章插图
还有一点,李绅出身官宦名家,他的曾祖父是唐高宗宰相李敬玄,家世显赫,书香门第。很难想像这么这么一个从小就锦衣玉食的贵公子会经常下地干活,他的“春种一粒粟”诗,也明显的偏雅,不像“锄田日当午”这首具有很强烈的现场意识。而聂夷中出身贫苦,饱尝社会生存之艰难,自然有条件参与艰苦的农业劳动。聂夷中的诗,有很多是反映农民苦难的,并非只有这一首《田家》诗,这更能从侧面说明聂夷中是有条件接触最底层人民的,这个优势,显然不是李绅这样的达官显贵所具备的。聂夷|千古名句“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原版竟然是这个样子
文章插图
综合来看,“锄田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基本可以认定是聂夷中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