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心得 感统训练过程( 三 )


前庭系统机能正常时,人的一生中对重力(地心引力)会有持续性的信息输入, 这些感觉信息会与其它感觉信息以不断重叠的方式输入大脑,所以这些重力感的讯息 。由于相当持久和稳定,在它输入神经系统后,便会成为眼睛及其它身体感觉在判断讯息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前庭神经还会将讯息.由脊髓锥体神经体系,传达到身体各部分.通知肌肉的收缩和运动 。同时也会将这种肌肉和关节的信息传到前庭神经以及小脑 。
2)本体感就是学习能力(通俗来讲就是管‘信息输出’) 。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 。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 。正常的骨、关节及肌肉张力的感觉输入使人能够保持正常的站姿、坐姿及全身的灵活运动 。本体感觉在英文称为Body-map身体地图,有人称为身体形象 。好像我们大脑中有一张自己身体的地图 。所以不用重新看,大脑可以随时掌握身体的任何部位 。本体感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神经应变能力,也是大脑可充分掌握自己身体的能力 。本体感的成熟最慢,除非前庭平衡及触觉发展正常,本体感才可能正常 。从简单的吃饭脱衣服、写字、骑车到高难度的体操等体能动作都需要本体感的功能 。本体感觉对感觉统合最大的功用,是维持肌肉正常的收缩,使关节能够自由活动,因为动作是促进感觉统合发展最主要的途径 。它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增加本体感觉的输入,有助于情绪的正常化 。另外,本体感觉会影响个体视知觉及身体空间概念的发展,进而影响个体计划活动的能力 。同时,因为本体觉本身有抑制性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有阻力本体觉活动,使活动量太高的小朋友安静下来 。
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3大感觉系统是感统训练的重心!我们可以通过大量地常态地针对干预训练能调整孩子的状态 。不过说起“感统训练”,通常大家想到的是,大龙球,滑板,蹦床等 。而实际训练中应该做到:
a. 要观察孩子:刺激行为等异常行为的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哪个或那几个感觉体系‘乱了’;
b. 要思考对策,孩子的刺激乱象行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和哪些方面的帮助;
c. 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哪里乱,就调整哪里 。
当孩子的身心‘舒服’了,才可以有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稳定恰恰是我们生活的基本状态,只有稳定了才可以“有尊严地生活”,才可以真正地起始自理活动 。能让我们的孩子接近常人的生活,不正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么!
2、“运动改造大脑”,运动提高“玩”的能力,先会“玩”,才会“学本领”;
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运动不只是能健身、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让人更聪明、更快乐!如:运动能刺激脑干,提供能量、热情和动机,还能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改变既定的自我概念,稳定情绪,增进学习力 。运动能增强大脑快乐因子--多巴胺的分泌,从而改善情绪 。运动能平衡大脑:运动能促进神经传导物质的分泌作用,维持脑内荷尔蒙的平衡;分泌的血清素对记忆及情绪管理有作用;正肾上腺素针对注意力;多巴胺提升快乐感与学习能力 。运动时,我们同时也在训练与此运动有关之认知功能的脑部区域,促使彼此间突触网路的连结更加巩固 。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警觉性、注意力和动机;促进神经细胞互相结合,有利于接收新信息 。那些复杂的技巧运动(如各种对抗性的球类运动)还能起到,强化及拓展神经网络、增强突触的连结,提高学习理解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