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心得 感统训练过程( 四 )


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在锻炼大脑 。提升运动能力必须有技巧,并且我们所有特殊儿在运动锻炼时应遵循“动作发展方向/顺序”的原则:
1)由头到脚:早期婴幼儿的脑神经反射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都是‘由头到脚,头尾原则’;
2)由近到远:先大脑近端开始做,如劲关节;再做大脑远端,如手指关节;
3)由大到细:从大关节(如肩胛)至小关节(如手指);从大肌肉(身体)至小肌肉(手足) 。
这些都和认知发展的基本趋向是大致一致的 。在“跑,跳,滚,打,踢……”的各项运动中,大脑的“门”渐渐地打开了!孩子们得学会了怎么去“玩”,才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去学写字,去学拨珠计算,去做饭和整理衣物等等 。运动能力的好坏非常影响精细活动和思维活动 。我建议孩子每天的运动要做到四十分钟以上,并且持之以恒才会形成能力 。户外和室内兼而有之就更好 。
3、“学本领”要做到:感知觉操作,任务分解,视觉帮助和泛化理解;
1)感知觉操作:如果学生能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同一个知觉对象,那么,从不同感官获得的信息将传递到大脑,从而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 。我国古代的许多学者曾提出学习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其目的就是通过多种感知渠道来巩固知识 。
感知觉操作所涉及到的就是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眼耳手口心”都在参与,极大地帮助知识的习得和理解 。正如有国外特教专业人士说过的话:I hear, I forget. I see, I remember. I do, I understand. 大致意思就是:我听过的,往往会忘记;我看到的,就会记住;我动手(操作)了,就明白了 。
2)任务分解: 自闭症患儿ABA训练的分解目标(基本内容同“任务分析法”)就是强调把每个能力分成细小的、简单的单元后再进行教学 。教学点或教学任务,是教会孩子应该学会的一个能力 。我们孩子要学习相当的本领才够自理能力的提升或进阶,这就要我们把要教的“知识点”分成最小、最简单的单元进行教学,这个过程就是“任务分解” 。以学习颜色为例子,可分四步教:第一步,颜色的感知 ……;第二步,颜色的理解……;第三步,颜色的表达……;第四步,颜色的泛化…… 。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无论教孩子什么,数学课题,语文课题,生活课课题,甚至体育课和音乐课的课题,都要遵循这个“分解课题、以退为进,循序渐进”的原理 。无论何种程度(重度智障以外)的孩子都能或多或少地学会需要掌握的能力 。
3)视觉帮助:
人类学习时获得的信息70%以上来自于视觉,百闻不如一见,视觉的成功即是阅读的成功,视觉的成功就是学习的成功 。视觉不等于视力,看到了,取决于视力;看懂了,取决于视觉 。视觉能力包括视觉分辨能力、视觉记忆力、视觉追踪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四个方面 。
a.视觉分辨能力:即,对人、物、图形、文字的辨别能力,这种视觉分辨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
b.视觉追踪能力:视觉追踪能力是指以协调的眼动跟随和追踪物体的能力 。这一能力也是阅读的基本前提 。
c.视觉记忆能力:视觉记忆能力是大脑对眼睛所见到的事物印象保留的能力,也就是能够准确回忆视觉经验的能力 。
d.手眼协调能力:视与动作总是密不可分的 。看见学习材料后必有所反应,或是书写,或是语言表达 。在课堂上要求抄写板书或者抄写课本上的生字等都是这种能力的体现 。
上述提到的视觉能力看似大多是有助于高功能孩子,其实对非高功能的孩子也有用 。如,我们可以借助右脑的形象思维来弥补语言理解的缺损 。可以借由“图文配合”,用最简洁的PPT文档,以图片来代偿表达抽象的内容 。还可以使用自制视频播放,自制绘本(社交故事也是),提升孩子对如集合类名词,分类概念或简单事件的理解 。这些都要靠“视觉记忆能力”来帮忙 。另外,视觉广度和视觉分辨力的提高还可以帮助孩子“看得见”马路对面的红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