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傅抱石作品武汉开展,呈现二万三千里写生轶事( 三 )


笔墨|傅抱石作品武汉开展,呈现二万三千里写生轶事
文章图片

《千山竞秀》纸本设色 1963年
这是傅抱石东北写生的著名作品 , 是根据记忆和感受在南京创作的东北纪游写生之作 , 记录下自己对东北山川地貌的印象和情感体验 。 全幅近景以浓墨、湿笔大胆挥扫 , 描绘出对千山庙宇、旅游胜地的具体印象 , 庙宇、林木、游人、溪涧、亭阁似乎都在脑海中浮现出来 。 中景、远景部分则是对千山万千无际恣肆雄伟、壮阔秀丽的山川物象的综合和记忆 , 概括出傅抱石自己对东北千山的整体印象 , 莽莽苍苍而秀丽明洁 , 不同于南方山水的地貌特色 。 这是一幅傅抱石通过游、悟、记、写山水画创作手法而创作出来的写生山水作品 , 亦是对他的山水画创作理论最为成功的诠释 。
笔墨|傅抱石作品武汉开展,呈现二万三千里写生轶事
文章图片

《晋贤图》纸本设色 1945年
此幅作品为傅抱石创作的具有六朝林下风气的作品 , 作六朝文人雅集宴居情形 , 通过对六朝文人日常生活的描绘 , 寄托自己高远的志向和精神情怀 。 画作屏风周围几案罗列 , 有着古衣冠十人 , 或举杯欲饮 , 或隐几而卧 , 或杖策徐行 , 或侧耳倾听 , 或捧书诵读 , 或假寐稍休 , 或执笔欲书新文 , 雅集文士的神情意态毕现笔端 。 同时也将宴饮微醺的意态表现出来 , 更增添了活泼真实的生活情调 。 画史记载毛惠远曾作《醉客图》 , 傅抱石因其意而正名之 , 在对六朝文人高集雅会的情境描绘中展现出自己对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渴求 。 全幅借鉴大写意山水的用笔用墨特点 , 既淋漓尽致 , 气势奔放 , 同时注重细笔笔法的微妙结合 , 线条凝练细劲 , 于奔放激越中见潇洒秀逸的情致 , 用笔用墨既放得开 , 又收得拢 , 从中可见傅抱石熟练驾驭笔墨技法的能力和过人才情 , 不愧为傅抱石人物画的得意之作 。
笔墨|傅抱石作品武汉开展,呈现二万三千里写生轶事
文章图片

《竹林七贤》纸本设色 20世纪50年代
这是傅抱石典型的历史故事绘画作品 , 描绘我国魏晋时期历史人物嵇康、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的故事 。 傅抱石非常喜欢“竹林七贤”这一主题 , 围绕这一主题创作了不少绘画作品 , 将竹林七贤不同凡响的艺术才华和道德境界在画面中形象地表达出来 。 竹林七贤作为高逸、放达而具有卓越才华、超越世俗的文人士夫的精神象征 , 一直成为传统文学艺术的表现对象 。 此幅《竹林七贤》徘徊于清幽的竹林之间 , 或品茗饮酒 , 或徐行远眺、或弹琴 , 或斟酌文辞 , 为文士雅集的具体写照 , 非常逼真地刻画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 也从中寄托了傅抱石自我的价值理想和精神情怀 。 竹丛用淡墨、写意笔法勾画 , 青绿烘染 , 营造出清幽宁静的画面氛围 , 衣纹则以细笔勾勒 , 细劲简雅、洗练畅达 , 给人以清雅空灵之感 。
笔墨|傅抱石作品武汉开展,呈现二万三千里写生轶事
文章图片

《虎溪送客》纸本设色 年份未知
这是傅抱石一直比较喜欢绘制的魏晋时期重要的历史故事画题材 , 描绘东晋慧远、陶渊明、陆修静相会过虎溪的典故:“流泉匝寺下 , 入虎溪 。 昔远师送客过此 , 虎辄号鸣 , 故名焉 。 陶元亮居栗里 , 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 , 远师尝送此二人 , 与语合道 , 不觉过之 , 因相与大笑” 。 实则陆修静至庐山时 , 慧远、陶潜早已去世 , 并没有虎溪相会故事的发生 。 三人共会典故的出现 , 显然是后世文人精神情感的一种寄托 。 此件作品作蓊郁遮蔽的大树之下 , 慧远与陶、陆正神情专注地谈论 。 碧荫覆盖 , 周围空间似乎都沉寂下来 , 倾听主、客对话 , 给人以知音难得相遇、相逢的强烈感触 。 此幅用笔恣肆劲畅 , 以大笔触写出深远的画面空间 , 并以俯视角度细笔作人物 , 如切换镜头一般切割出微妙的视觉空间 , 极为巧妙地将画面空间真实地表现出来 , 不愧为营造画面空间氛围的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