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王通培养出了魏征,胡瑗培养出了程颢,古代名师如何培养学生?( 二 )
在教学中他还注意吸收佛、道等其他教派和学派的思想,把一些可借鉴的内容拿来丰富和充实儒学,改变了其单调乏味的状况,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学起来有兴趣。王通注重因材施教与兼收并蓄,对于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他的论述就会有所变化,因人而异地加以解释,效果很好。
文章插图
王通《中说》
据《中说·问易篇》载,魏征问:“圣人有忧乎?”王通回答:“天下皆忧,吾独得不忧乎?”魏征再问:“圣人有疑乎?”王通答:“天下皆疑,吾独得不疑乎。”魏征问完走了。王通给董常说:“乐天知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何疑。”
董常说为什么给魏征不这么说?王通说:“征所问者迹也,吾告汝者心也,心迹之判久矣,吾独得不二言乎。”从这段对话也可看出,对于不同人,王通的教育理念也不同。
王通还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并提出了提高道德修养的相关法则。他要求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据《天地篇》载:“魏征、杜淹、董常至,子(王通)曰:‘各言志乎。’征曰:‘愿事明王,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淹曰:‘愿执明王之法,使天下无冤人。’常曰:‘愿圣人之道行于时,常也无事于出处。’子曰:‘大哉,吾与常也。’”
这些主张成为王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中的不少概念和提法是有创造性的,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影响,并为后世学者广泛地借鉴。
胡瑗:率学生畅游大好河山
胡瑗(993-1059),北宋著名教育家,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胡瑗屡次科举不中,绝意科场,以教书谋生。宋仁宗景祜元年(1034),范仲淹迁知苏州,创建了“苏学”,聘胡瑗任教授。庆历二年(1042),应滕宗谅之邀出掌湖州府学。在湖州任教九年,胡瑗教学有方,其订学规还被朝廷取为太学法。皇祜二年(1052)起,胡瑗在太学讲课,后任学政,负责“管勾太学”,后封为太常博士。
文章插图
胡瑗(文昭)画像
胡瑗在教育学生时,责任心很强,“视诸生如其子弟,其父兄。”欧阳修称赞他“教学之法最备”。
据清代丁宝书《安定言行录》一书记载,胡瑗曾指出:“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则隘吝卑鄙。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则为有益于学矣。”
文章插图
记录胡瑗教育思想的《安定言行录》
为此,胡瑗带领湖州的学生游览关中,登高远望,北方的雄伟山河跟南方的秀丽风景迥然不同。胡瑗对学生说:“此可以言山川矣。学者其可不见之哉!”
胡瑗不但指导学生学习,还督促他们锻炼、休息和娱乐。他在湖州州学建立了射堂和乐斋,“士虽学书,不废骑射、琴瑟”,学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还要学习射箭和音乐。每次大小考试之后的晚上,他都让学生集中在首善堂,奏乐唱歌,到二更才散。他的教法不但被宋人传为美谈,即使过了六七百年,清朝人还在仿效。
在太学执教时,对误入歧途的学生,胡瑗同样循循善诱。据《安定学案》附录记载,有个广东番禺来开封读书的学生,出身商人家庭,来的时候父亲给了他很多钱。最初,这位学生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很快把钱挥霍一空,还得了重病,躺在旅馆里奄奄一息。胡瑷知道后,就去看望这位学生,首先警其心,使他知养生术,其后,胡瑷向他讲修身的道理。这位学生经胡瑗教导后,幡然醒悟,发愤读书,几年后考中了进士。
- 泰王#68岁泰王着手培养诗妮娜“接班人”,公务时带她在身边亲自指导
- 程颢$2首美到飞起的诗词,堪称千古绝唱,值得好好品读
- 人才培养&杭州文创企业人才如何培养?这场大会告诉你过去和未来
- 运河谣#“深圳声乐季?中国声乐人才培养计划”收官 雷佳为声乐艺术未来助力
- 薪水|如何培养自己的赚钱能力?
- 贾宝玉@红楼梦履历最辉煌的丫头,一年换三个主人,被贾母赏识培养做姨娘
- 周氏@红楼梦:从不求王熙凤帮助的母亲,培养出贾家生存能力最强的儿子
- 袁媛@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开幕,致力于培养青年电影人
- 宪法&香港中小学获赠一万册《识法导航》丛书 培养法治观念增强国民身份认同
- 薛宝钗|什么样的原生家庭,培养出了薛宝钗这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