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人物|七旬老人谱写艺术歌曲

老人|人物|七旬老人谱写艺术歌曲
文章插图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如果用音符来“聆听”徐志摩的心声,这首《再别康桥》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心境?近日,上海一位七旬爷叔谱写的《再别康桥》短期内在“哔哩哔哩”点击破万,而这个月,包括《再别康桥》在内的11首艺术歌曲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原计划于上海书展现场签售。
这位“草根”作曲者名叫顾彤,今年73岁,从小喜欢音乐的他,在业余时间创作了几百首歌曲,其中就包括了根据古今名家名作谱曲的艺术歌曲。
为了背诵美文,开启了作曲大门
走进顾彤的家,仿佛进了一家小型图书馆,三室二厅的房间堆满了人文艺术类的各种书籍,大大小小的书架上、柜子上,甚至床上都摆满了书,一台古朴的钢琴“跻身”在书堆中。“我喜欢看书,也喜欢收藏书,这些书林林总总有3万册,其中诗词类、音乐类的书籍不下几千册。”说起自己和艺术歌曲的缘分 ,顾彤笑着说,那还是自己打小对音乐的喜爱。
顾彤的父亲是一位语文老师,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解放初期家喻户晓的《打莲湘》就出自其手。小时候在父亲吹拉弹唱的耳濡目染下,顾彤就爱上了音乐,一首电影插曲听过一两遍,转而就能准确又完整地哼唱出来。初中时,语文老师在讲解郭沫若的作品《天上的街市》,顾彤很喜欢,为了背下这篇美文,他在书页上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串串音符,把课文给唱了出来,也背了下来。“当时的作品还是很青涩的,后来打磨了许多遍,运用同主音大小调及关系大小调作了不少尝试,才有了现在的艺术歌曲《天上的街市》。”顾彤回忆说,也就是这篇课本里的美文,开启了自己的音乐梦 。
经历过那个特殊的年代 ,顾彤“上山下乡”后回沪,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尽管“主业”是教高中生上英语课,但在业余时间里他一直在自学音乐,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上了中学音乐老师,直至退休。
淘旧书,背曲谱,在书中找寻灵感
工作时的业余时光,还有退休后,顾彤始终没有停下音乐创作的脚步,而他的灵感,拿他自己的话说,来自于书籍。顾彤常常去旧书市场淘旧书 ,特别钟爱艺术人文类的书籍,如果看到戏曲、歌曲类的曲谱更是如获至宝。在他觅到的“宝贝”中,京剧、粤曲等戏曲类曲谱,民歌、外国歌曲等歌曲曲谱有几百本 ,其中不少出版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已成了孤本。
尽管书页泛着黄,但顾彤时常会找来翻看,“有的我背得出来,有的我会常看看,这些都是我创作的源泉!”顾彤说,除了看谱背谱,他还喜欢研读古诗词、古典文学,读得多了、看得多了,会触类旁通,有时灵感一来,音符旋律自己就跳了出来 。反复研读作品帮助他揣摩诗词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可以用音符去更好地解读。“顾彤谱曲的《再别康桥》,唱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杭州徐志摩纪念馆馆长罗烈洪这样评价说,目前,顾彤谱曲的《再别康桥》已被该纪念馆收藏并布展。
此次,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是首次为一位业余作者出版艺术歌曲,书中收录了顾彤谱曲的《采菊东篱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再别康桥》《天上的街市》《我爱这土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11首附带钢琴伴奏谱的艺术歌曲。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声乐歌剧系师生这样评价说 ,这些作品独辟蹊径、巧夺神韵、精雕细琢,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 ,也为歌唱家提供了别具炉锤的曲目。
“我还会继续创作下去的,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喜欢艺术歌曲,也让艺术歌曲更好地传唱和流传下去。”带着谦逊的笑容,顾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