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RR · ART | 玛丽·阔思:光之解构者( 二 )


艺术|RR · ART | 玛丽·阔思:光之解构者
文章图片

玛丽·阔思 , 无题(红色双拱) ,
布面玻璃微粒及丙烯 , 289.6×350.5×7cm , 1998
?玛丽·阔思 , 由凯吉克画廊及佩斯画廊提供
其实在阔思的整个职业艺术生涯中 , 她都在不断尝试将“光”引入绘画中 。 从最直接的荧光灯照明的有机玻璃 , 到氩气填充的灯管 。 但她不满足于此 , 试图置入更为隐秘的光的概念 。 她在材料上不断探索 , 尝试过美利奴羊毛等 , 都没达到满意的效果 。 某天开车驰骋的途中 , 意外发现州际高速公路的路标上玻璃微粒对光线的折射效果 , 令她为之一振 。 阔思回去加以实验 , 效果斐然 。
艺术|RR · ART | 玛丽·阔思:光之解构者
文章图片

玛丽·阔思 , 无题(白光系列) ,
布面玻璃微粒及丙烯 , 243.8×1036.3 cm , 1994
?玛丽·阔思 , 由凯吉克画廊及佩斯画廊提供
【艺术|RR · ART | 玛丽·阔思:光之解构者】根据牛顿的光谱理论 , 白光可以分解成从红到紫的七色光谱 , 一切自然物体的产生 , 是因为它们对光的反射性能不同 。 阔思将色彩解构 , 还原成原始的“光” , 呈现于画面之上 。 而玻璃微光特殊的材质又得以在不同的角度泛出白光背后的多彩 。
艺术|RR · ART | 玛丽·阔思:光之解构者
文章图片

玛丽·阔思 , 无题(白色多光带 , 斜截边) ,
布面玻璃微粒及丙烯 , 198.1×304.8cm , 2019
?玛丽·阔思 , 由凯吉克画廊及佩斯画廊提供
阔思在一个二维平面中生生造出一块空间 , 移步易景 , 若有似无 , 熠熠生辉 , 她称之为“内光带” 。 可想而知 , 阔思的单色画与其他流派不同的是 , 非常强调现场感 , 即空间 , 只有亲临现场才能体会到因人而异的变幻莫测 。 在社交网络大行其道的今天 , 这是一种局限 , 但也无意中促成了一种天然的仪式感 , 在空间中感受光 。 毕竟 , 在美术馆静观艺术作品 , 才是亲近艺术的最佳方式 。
艺术|RR · ART | 玛丽·阔思:光之解构者
文章图片

玛丽·阔思 , 无题(电光) ,
氩气 , 有机玻璃 , 高频发电机 , 灯管 , 单丝 , 125.7×125.7×15.9cm , 2021
?玛丽·阔思 , 由凯吉克画廊及佩斯画廊提供
阔思本人跟她的作品一样 , 隐忍、清冷、理智 , 她曾经为了创作自己动手制造发电器 , 并钻研深奥的量子物理 。 从中 , 她领悟到客观现实的局限性 , 延伸出如此的感慨——“艺术并非存在于墙上 , 而是深植于你的感知” 。 这应该也可以看作是阔思所有作品一脉相承的注解 。
艺术|RR · ART | 玛丽·阔思:光之解构者
文章图片

追逐“光”
《罗博报告》对话玛丽·阔思
玛丽·阔思
艺术|RR · ART | 玛丽·阔思:光之解构者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JoaoCanziani由凯吉克画廊提供
罗博报告:光在你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玛丽·阔思:对我来说 , 早在20世纪60年代 , 我开始从画面中尽量消除一切元素 , 趋向极简 , 直到白色占据画面 , 直到画面中只剩下光 。 我在寻找一个客观的真理 , 一个客观的现实 。 在此之后 , 我开始制作灯箱 , 一种将氩气灯管包裹在有机玻璃中并由高频发电机供电的灯箱 。 为了订购材料制造发电机 , 我开始学习物理学 , 这使我了解到了量子物理 。 从中我意识到客观现实并不存在 。 主观性必须被引入——我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将光和主观性带入绘画中 。 此后我尝试了几种材料 , 比如美利奴羊毛等 。 当我在路上开车时 , 我因为路上反光的线条标志而为之一振 , 它们由一种叫作玻璃微球的材料绘制而成 。 我为之着迷的地方在于它们可以折射光线 , 而不是单一的反射 , 像棱镜一样 , 在光线、物体表面和观察者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 。 它把观者带入了画中 , 根据他们相对于光线的位置而做出改变 。